盛夏时节,古城大地生机勃发。
2015年已然过半,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洮南市在经济新常态下,较好地破除了各种不利因素影响。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全市振兴发展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进展。
一组喜讯传来,更为全市实现赶超跨越、加快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2.3亿元,同比增长7.2%;固定资产投资31.9亿元,同比增长16.8%,总量和增速两项指标均位居白城各县(市、区)之首;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4.5亿元,同比增长28%;地方级财政收入3.45亿元,同比增长34%,增幅列全省各县(市)第二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亿元,同比增长12%。
项目建设推进有力
住邦置业城市综合体项目位于该市中心位置,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工人正在紧张地进行内部装修。这个项目计划总投资6亿元,集吃、喝、玩、乐、购于一体的经营模式,项目全部建成后,不仅可有效提升城市功能品位,还可以提供2000——3000个就业岗位,同时还可增加税收2000多万元。
据了解,该市全年计划实施重点项目90个,其中,3000万元以上项目21个,亿元以上项目36个。目前,已开工重点项目35个。加工类项目中,400万头生猪一体化项目今年计划投资20亿元,规划建设的713栋猪舍已完工296栋,种猪存栏5.1万头;仅奋战40余天,总面积2800平方米的科研楼和观光走廊便建成投入使用;2个70万吨饲料厂建设进展顺利,100万头屠宰厂建设破土动工。围绕这个项目,该市又引进了深圳晟世能源公司利用畜禽粪污制取车用生物质然气项目,总投资25亿元,计划分三期实施,一期投资10亿元,目前项目正在建设中。总投资1.5亿元的金葵利康肽项目,以葵花盘为主要原料提取小分子肽,目前试生产已结束。能源类项目中,500千伏变电站已通过国家电网公司内审,正待下达投资计划。东旭集团投资2.2亿元的22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目前已开工建设。政策类项目中,依托国家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示范城市称号,2014年以来,该市有12个项目获得中央预算资金1.42亿元。今年,有33个项目列入全省调度范围,对36个亿元以上项目实行了市级领导包保。6月份,400万头生猪一体化和金塔系列项目接受了全省巡检,得到了省巡检组的一致好评。
产业发展形势向好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春耕生产顺利完成,播种面积达371.5万亩。围绕畜牧业转型升级,新建、改扩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49个、13万平方米,预计新增各类畜禽10万头(只)。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20.89亿元,工业用电量5822万度,同比分别增长8.5%和14%。敖东药业技改、热电公司扩能、特恩斯制衣改造等项目顺利实施,皮革产业园和金升冶金整体搬迁项目相继启动,该市完成技改投资21亿元,同比增长12%。商贸物流成效明显。现货网上交易平台建设扎实推进,成功引进渤海商品交易所·杂粮电子交易交收中心,有60户企业上市交易;引导10户企业入驻“淘宝特色中国·吉林馆”初见成效。
民生改善取得进展
洮南“南道口”既是出入城的主要路口,又有火车沿线经过,经常发生交通事故,火车过境时,堵车又堵心。民生无小事。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洮南市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并配套大部分资金,启动实施了南道口“平改立”项目。项目预计总投资2566.8万元,主要由下穿和两侧道路部分组成。下穿部分是将既有平齐线K319+156平交道口改建为下穿式立交桥,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过往车辆也提高了效率,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民生工程是洮南最舍得花钱的“项目”,大手笔的“民生账单”背后,连接着千家万户,受益的是普通百姓。
据介绍,该市上半年民生领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70%,住房保障工程全面开工,回迁安置住房启动建设。城区亮化、绿化、美化效果明显,供水改造、南道口“平改立”、污水处理厂、农村饮水安全、农网改造、公路建设等项工程预期推进,一中异址新建、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进展顺利,中医院改扩建工程正在进行基础施工,高速公路引路、节水灌溉等项工程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稳步实施,实现了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定点就医购药。农村册外地发包管理全面规范,化解人地矛盾突出问题取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