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新闻
下一版4
 
市领导深入到“富民强村固基”联系点调研
大安市农业科技示范场开拓致富路
“连河通湖”水草丰茂 西部生态美不胜收
我市举办“温商港原杯”游泳公开赛
做好“加减乘除”大文章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8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连河通湖”水草丰茂 西部生态美不胜收
——“聚焦生态吉林”集中采访白城行暨第二届“吉林发布粉丝节”采风活动侧记
●李大伟/文 本报记者 李晓明/摄
 

天,是洗过一样的蓝;

水,是如镜一般清澈见底;

空气,是沁人心脾的清新陶醉;

生态是未经破坏的原始珍贵,风景是不经雕琢的自然……

这里是向海、莫莫格、嫩江湾......吉林西部版图上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宝石,这里是鸥鸟、天鹅、仙鹤流连的人间天堂——白城。

如果这样的描绘还不足以说明白城生态的转变,那么近年来,身居八百里瀚海的白城人更有切身的体会:白城的空气正变得越来越湿润,白城的风沙越来越少,曾经的“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正在变成“风调雨顺”,曾经的“风沙干旱碱”正在变成“润雨绿满川”。白城的自然生态环境正潜移默化发生着转变。

这样的变化来自白城建设“吉林西部生态经济区”的前瞻理念,更来自白城一系列生态恢复保护工程的大力推进实施。为加快西部生态经济区建设,白城实施了绿色生态屏障工程,以修复生态保护功能、保障农牧业增产增收为目的,以重点生态工程为依托,以荒漠化土地治理为主线,通过大力推进以“河湖连通”工程以及植树造林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工程建设,进一步增加绿量,提高质量,完善湿地功能,努力建设森林、草地、湿地有机结合的生态体系,显著改善白城生态环境。

这样的变化不但白城人切身体会到了,更引起了上级和域外的关注和热议。以此为契机,省政府新闻办启动了境外涉外媒体集中采访白城行暨第二届“吉林发布粉丝节”采风活动,组织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日报、中新社、香港文汇报、香港大公报、香港商报、香港凤凰卫视、台湾东森电视、东北亚卫视资讯台、韩国中华TV、美国侨报、美国国际日报、法国欧洲时报、新华网、国际在线、中国日报网、中新网、香港文汇网、香港大公网、香港商报网、凤凰网、中国吉林网等23家媒体记者,以及新浪网微博行业意见领袖、媒体达人、网络达人、草根明星等共30余人,来白城进行采访报道。并将活动主题确定为“聚焦生态吉林”,关注我省西部白城生态建设,让更多的网友了解、关注、宣传西部白城生态,进一步提高和扩大白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本次活动分别到白城的大安嫩江湾国家湿地公园、镇赉莫莫格自然保护区、通榆向海等地进行了考察。

7月28日,活动正式启动。参加活动的30余名媒体工作者和微博达人共同来到了白城,利用三天三夜的时间,以微博人的视角、用媒体人的镜头,聚焦和发布他们在白城的所见、所闻、所知、所感,把白城生态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推介给网友和受众。

第一站:蓝天碧水嫩江湾 谷丰鱼肥荷花鲜

28日10时30分,微博达人和媒体工作者一行30人来到嫩江湾国家湿地公园。嫩江湾俗称“老坎子”,位于大安市城区北部,隔江与黑龙江相望。这里晴空万里,碧水蓝天,微博达人和媒体工作者们坐上游船一同感受外滩秀美景致,清风徐徐,让人倍感惬意。

这里的景色不仅美丽至极,空气也十分清新。“从来没有看过这么蓝的天空,真的想留在这里住上一段时间,感受大自然……”微博达人嘟嘟小花牛一边拍照一边感慨这里的美景。

“大安嫩江湾,老坎子。这里天是真蓝,水是真清,小时候我就经常来这里玩,人长大了,眼界变了,但没变的是嫩江的美景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一位从大安走出去的微博达人在时隔15年后重返嫩江湾时,在微博中写下这段话。

据大安市委宣传部有关同志介绍,大安嫩江湾湿地生态特征显著,湿地景观美丽。大安市政府为此提出打造滨江旅游城目标,在嫩江湾设计、建造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湿地景观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引来了八方游客,也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嫩江湾已成为大安市及周边地区的生态文明旅游重要景点。未来,嫩江湾会建设得更加美丽。

第二站:水草丰茂栖鹤地 自然保护鸟家乡

当日下午,微博达人和媒体工作者们来到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位于白城市镇赉县,处在嫩江与洮儿河交汇处,东与黑龙江省隔江相望,北与内蒙古毗邻,是科尔沁草原上一颗璀璨明珠。

莫莫格自然保护区和镇赉县水利局负责同志就保护区的情况向微博达人和媒体工作者们作了介绍,同时介绍了“河湖连通”工程对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好处以及为百姓带来的福祉。莫莫格自然保护区所实施的“河湖连通”工程,是白城实施“河湖连通”工程的组成部分,是依托自然河湖水系和已建重大水利工程,采取一系列工程措施,把区域内主要的天然湖泡与现有水源工程和自然河道进行连通,将过境的洪水资源引入湖泡中存蓄,涵养水源空间、补充地下水,恢复湿地,改善生态环境,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提供水利保障。白城“河湖连通”工程总体布局主要包括莫莫格生态群落、向海生态群落等。通过“河湖连通”,白城人正在朝着江湖互济、草茂粮丰、渔兴牧旺、碧水蓝天、人水和谐的美好愿景努力奋斗。

百鸟,乘着湿地祥云,在这里云集;湖水,映着湿地倩影,在这里荡涤。媒体工作者和微博达人们忙不迭地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这些美景,并争相与白鹤合影。“莫莫格湿地一望无际,水草丰茂,河湖互映,完全原生态,没想到西部还有这么漂亮的湿地。白鹤、丹顶鹤对我们充满好奇心和友善感,不时上前和我们互动。”微博达人发布的短短不足140字的微博,文图并茂地展示出了人、鸟类、自然的和谐统一,展示出了天地间的友爱和感恩。“南方湿地和北方湿地有哪些不同?北方湿地具备哪些优势?”面对微博达人的询问,莫莫格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给出答案,“南方湿地数量多,但面积较小的居多;北方湿地数量少,但面积极大。南方湿地水资源比较丰富,受季节影响变化较大;北方湿地水资源相对稳定,变化较小。南方湿地季节不鲜明,四季几乎一致;北方湿地季节分明,四季清晰。”一系列的保护举措和优势,使莫莫格成为了白鹤的最爱,成为了地球上绝无仅有的最大白鹤栖息地,最多时,工作人员观察到3809只白鹤从此迁徙。

随后,微博达人们参观了莫莫格博物馆、丹顶鹤放飞场、观鹭台等地感受湿地自然风光。“小伙伴们”在了解到莫莫格保护区30多年建设历程的同时,更深刻感受到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保护湿地工作的专业与严谨。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已是夕阳西下,大家恋恋不舍地走出莫莫格,与这里挥手告别。“我们会为了找寻最美的风景而马不停蹄,我们会为了一片云一朵花走很远,美丽的莫莫格湿地让我流连忘返……”微博达人@樱桃丸殿在微博里此时的感受。

第三站:海绵城市理念打造宜居新城生态新区

29日,媒体工作者和达人们来到白城生态新区。放眼望去,一座现代生态新城已搭起框架,水域开阔的鹤鸣湖,错落有致的景观带,初具规模的政务大厅,纵横交错的柏油马路,正向人们讲述着一座宜居新城的传奇。

近年来,随着周边城市的快速崛起,为快速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扩容、提质,形成人口集聚、产业集聚,促进白城经济社会实现整体跃升,白城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并实施建设生态新区的重大战略。

今年2月,白城市通过层层考核选拔,成为吉林省唯一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海绵城市意指城市对待水资源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呈现出良好的“弹性”,具备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释水功能。“白城市生态新区正在建设的鹤鸣湖,是‘河湖连通’工程的一部分。水系与洮儿河干渠贯通,将有效利用城市退水和洮儿河洪水。开阔的湖面、动态的水体也将对城市的生态起到重要作用,未来也将成为城市东南部的一座天然‘湿地’屏障。”白城市住建局和生态新区的负责人介绍说。

“看到这样一个宏大的生态建设工程,真的为当地百姓感到开心,相信生活在这里的市民幸福感一定会爆棚。”微博达人@郗文宇在了解到白城新区发展建设情况后通过微博抒发感慨。

接着媒体工作者和微博达人们来到洮北区华能风电场,感受生态环保经济的魅力。“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当地人这样形容白城。风多时长,也成了这里特有的产业优势。白城依托风电这一特色产业,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填补了省内风电旅游产品的空白。

位于洮北区青山草场的华能风电场是一块被禁牧的草场,远远望去,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矗立着一座座高高的风能发电机,其塔筒顶端三片巨型风电叶片正满负荷地高速运转着。“这片草场上共有164台风电机组,总装机能量20万千瓦,自2006年首台风电机组并入国家电网后,白城风电就如同血液般被输送到千家万户,为百姓送去了福祉。”白城华能风电生产部经理介绍说。

“白城洮北区青山草场上伫立着一群“大个子”,他们不吃不喝不倦不眠,唯喜八面来风,它们就是身价千万的风力发电机。这里164台机器与其他各处的风电机共组强大电网,担起白城一半的供电量。贵?不贵!因其绿色环保,所以物超所值。”微博达人@黄维在微博中以拟人的手法歌颂了这群白城市的供电功臣。

第四站:吉林八景之一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魅力无穷

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通榆县境内,是国家4A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丹顶鹤的故乡”。上个世纪末,受流域来水减少影响,湿地面积严重萎缩,生态环境恶化。白城实施“河湖连通”工程以来,启动“引洮分洪入向”工程,高质量完成“引霍入向”工程,引进外来水,扩充水总量。现在,向海水库蓄水已接近设计库容,向海湿地水草日渐丰茂,生态环境日益改善,湿地活力重生,湿地美景重现。

当天15时许,媒体工作者和达人们马不停蹄地抵达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家登上游船环湖而行。游船行进过程中,大家看到很多错落分布的湖中小岛,小岛形状各异,大小不均,各有特色,唯一的共同点就是每个小岛上都有鸟儿安家、筑巢、孵卵和育雏。随着游船抵近小岛,鸟儿纷纷离巢飞向天空,似在欢迎远方宾客,又似向大家炫耀它们的美丽。这美丽的鸟飞鹭舞的一幕,被达人们瞬间定格在相机里。

当晚,通榆县委主要负责同志对“河湖连通”工程及通榆县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相关介绍。通榆之所以有这么好的生态,不仅源自于县委、县政府的管理和保护,同时也源自于在经济发展项目上的选择和“挑剔”。该县在引进各种项目时,要考虑生态、民生、发展等方方面面。会带来污染的项目,不予考虑和引进;会给老百姓造成生命财产安全大隐患的项目,不予考虑和引进;不符合当地产业链发展、孤立的项目,不予考虑和引进;不能满足生态建设标准、会破坏生态平衡的项目,不予考虑和引进。正是有了这样的标准和要求,通榆县的良好生态环境才在天然优势的情况下,没有被人为破坏到。

30日,媒体工作者和达人们来到向海水库,大家在几十米外就听到了“哗哗”的响声,原来水库正在开闸放水,霍林河水穿闸而过涌入向海,湍急的河水在闸口与上下游交汇处激流勇进,势如万马奔腾,声若霹雳雷鸣。见到此情此景,达人们叹为观止,被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壮举及成果所吸引。

据白城市和通榆县水利部门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过去几十年的通榆严重干旱缺水,面对严酷的水环境,当地县委、县政府将做好水的工作摆在了突出重要位置。从全局和长远上去谋划治水、兴水工作,并抓住白城实施“河湖连通”工程的有利契机,实施“七大治水方略”——引进外来水;滞留过境水;贮存地表水;持续供应水;保护地下水;节约使用水;利用循环水。在“七大治水方略”的指引下,通榆地区的水资源状况得到了极大地改善。2013年至今,通榆地区的降水量连年增长,增量高达百余毫米,有效地防止了干旱的发生。“降水量增加了,农田灌溉的成本就拉低了,而农作物产量也上去了,此消彼长之下,这笔经济账就太划算了。农民和农田都受益了。水库能抗旱排涝,对周边的生态环境的改变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通榆向海的生态环境与‘河湖连通’的成功是密不可分的。”通榆县水利部门负责同志表示,如今的通榆可谓是“十年九旱今不再,水润通榆正当时”。

“河湖连通”工程的成功对向海生态起到了改善作用,为了见证成效,达人和记者们登上了仙鹤岛,这里碧波万顷,苇叶轻摇,天高云淡,鱼肥虾壮,是禽类天然的“餐厅”和“旅馆”。

仙鹤岛上,丹顶鹤凌空翱翔,芦苇丛中,鱼儿自在嬉水。这里驻留有130只丹顶鹤,工作人员对其进行饲养和保护,这些丹顶鹤不愁吃住,每当有游人来此,它们就绕着小岛在空中盘旋,展现身姿,表演“向海鹤舞”。 距离仙鹤岛不远处就是百鸟园,百鸟园的外形是一个巨大的“鸟笼”,造价高达100多万元,外面的猛禽飞不进去,里面的鸟儿能被放飞。据工作人员介绍,这里的鸟儿多为他们救治和收留的受伤或误食中毒的禽类,每年秋季他们会对恢复健康的鸟儿进行放飞。这里禽类很多,大鸨、黑天鹅、孔雀、翘鼻麻鸭、野鸭共居一处,和平相处。由于受到了救治和保护,这些鸟儿并不怕生人,在游客面前,也能安然进食和散步。谈到附近有无偷猎者,该人员称,这里有向海森林公安分局,下面还设有很多监测站,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没发现偷猎行为。

微博达人眼中的好生态是怎样的呢?对此,有达人称,“我认为好的生态就应该是人们都喜爱的,大家都推崇的,能达成欣赏和享受共识的,自然界里和谐的,人与自然与生物的友好共处。到了向海,我对这种感受更加深刻了”。

短短的几天采访在依依不舍中结束了,然而白城“河湖连通”的波澜壮阔,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经济发展的与时俱进,绿色旅游的打造推广,美在天然,贵在原始的自然生态环境,都深深留在了媒体工作者和达人们的心中。“通过这次白城行,让我对白城有了全新认识,过去的印象是盐碱地、刮大风、满天灰,如今变成了天蓝蓝,水漾漾,草青青,鸟翩翩......”达人和媒体工作者们都纷纷由衷赞叹,并表示十分期待明年再来白城采风......

 
3上一篇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