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镇赉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镇赉县社会保险事业稳步推进
省“爱心献功臣”医疗队
到镇赉县为在乡重点优抚对象送医送药
镇赉县多部门联动治堵治乱保畅通
战争的亲历者 平凡的后半生
镇赉县交通运输局“三推进 三提升”工作见成效
镇赉县坦途派出所加强安全防范宣传工作
●简明镇赉●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8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战争的亲历者 平凡的后半生
——走近抗日战争老兵于福祥
●田 宏
 

编者按

抗日战争胜利距今已70周年。70年的时光荏苒,我们始终铭记抗日历史;70年的光阴流转,我们始终敬仰革命先辈。当年那些勇闯枪林弹雨保家卫国、年富力强的铮铮硬汉已经日渐老去,白发苍苍、步履蹒跚的他们仍是我们眼中最可爱的人。他们为国家奉献了青春热血,甚至生命;他们是共和国不倒的旗帜,永远的丰碑!是我们前行的灯塔!为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少年一代肩负使命,勇挑重担,《镇赉周刊》将开辟《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向老兵致敬》专栏,走近镇赉如今健在的两位抗日老兵于福祥和刘中本,他们那份浓厚家国情怀,勤俭无私的高风亮节无不打动着我们的心。

初见于福祥老人,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虽步履缓慢,但仍显军人气质。88岁的老人腰杆儿依旧挺拔,语气刚劲有力,精神矍铄中闪烁着军人的风采。于福祥1928年1月出生于山东省诸城县昌城公社大下泊村,17岁参军;19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4月至1951年3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因作战勇敢累计立三大功、二小功;1956年8月25日为加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复员。复员前任43军军官训练队班长。复员后的他从山东辗转来到第二故乡镇赉县嘎什根务农。平凡的生活中他始终怀念战争年代的光辉岁月,时刻保持着不畏艰苦、勤劳质朴、无私奉献的军人本色:1998年,参加抗洪抢险立三等功;2005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时,县民政局将一枚纪念章交到于福祥的手中,这是由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题写章名颁发给参加抗日战争老同志的纪念章;晚年他不仅坚持劳动在田间,还走进青少年当中讲述革命故事,用亲身经历激励下一代人自强不息建设祖国和家乡。2006年6月26日,被镇赉县委、县政府授予镇赉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光荣奖。

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

于福祥参军11年,他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虽然没有过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但做司号员、当班长、任指导员,他都不辱使命。在朝鲜麻灵山战场近1年的时间里,他英勇顽强,杀敌无数,单枪匹马俘虏敌人;奋不顾身掩护战友;在炮火硝烟的战壕里日夜连续作战,饥寒交迫不曾屈服……他目睹了亲人在战场中牺牲,长兄在解放长春牺牲;二哥也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牺牲,失去亲人和战友的灼痛更坚定了他军人的使命感。

他13岁给日本人在黑龙江沙子沟当了2年劳工,入伍后在43军127师379团1营1连从司号员到班长,由于英勇善战、身先士卒,一路成长为连队指导员。他参加过抗日战争、辽沈战役、解放四平、解放沈阳、解放辽阳、鞍山、海南、参加抗美援朝等大大小小百余场战役的经历成为他在农村务农闲暇时难忘的回忆。最开心的就是把大大小小20多枚勋章拿出来,给孩子们讲述战斗的故事。最遗憾的是1998年洪水过境冲走了不少勋章和与战友的合影。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印记只能深深铭刻在记忆的深处;同时,也深深留在了他的身体上,抗日战争秀水河子战役中迎面的炮弹在他右肩前方留下了一巴掌大的擦伤;解放战争时与国民党交战胶家岭,子弹从右脚踝穿过,贯穿伤依旧清晰可见。每次抚摸这些伤痕,他总似回到了昔日的硝烟弥漫的战场;抽一口老烟袋,透过烟雾又似看见战友们与日本鬼子厮杀的身影和高呼声。

第二故乡的平凡生活

25岁那年,于福祥回乡探家与同乡张金秀结婚。28岁时,复员回到山东诸城昌城公社大下泊村历任村主任、村书记、队长、民兵连长。长女于秀梅、长子于永平、次女于秀兰、此子于保国、小女儿于秀英相继出生。1976年,长女于秀梅因故乡发大水远嫁到镇赉县嘎什根公社嘎什根大队。于福祥随后举家北上投亲到第二故乡镇赉县,从此在这里务农大半生。回忆起父亲的一生,于秀梅满是遗憾。父亲在子女心目中首先是个了不起的军人,也是个苦命人。于福祥8岁父母双亡,在姑母家长大,复员前参加解放海南战役,复原时应以南下干部的待遇留在海南工作,但他一心报答姑母,回山东直至为姑母养老送终。来到嘎什根公社后一家人生活极其艰苦,但是他从不叫苦,更不和组织上提半点要求,一家人生活在生产队的破土房里,一住就是4年。生产队上他是劳动主力,一个人负责积肥工作,比房子还高的粪堆他一个人动手做完所有工作,直至送到农田里。孩子们记忆中的父亲,无论生活多艰苦从不抱怨。听说以前的老战友在故乡当了大官他从不叫屈,任劳任怨的务农。子女们让他以抗日功臣的身份向组织提要求为子女谋一份工作和前程,也都被他全然拒绝,五个子女都和他一样老守田园务农,对父亲心中颇有怨言。然而,对于他来说,虽然离开战场、告别部队,但是在他心里,自己就是一个永不退伍的老兵,党永远是他精神的家园,怎么能为儿女的事情让党操心呢?但有一件事情,比他的生命都重要,就是交党费。生活条件再差、再苦、再难年年都按时缴纳党费,就是家里没米下锅了他也不曾动摇过。战争的记忆渐行渐远,孩子们心中的父亲一点点老去;大家心目中的硬汉老兵一天天衰老,但他的笑声依然豪放,话语依然有力。邻里乡亲有个为难事都会请他出主意、想办法。多年来,他一直都是那位勤劳质朴、热情无私、备受大家尊重的老兵。

深情感恩的晚年时光

天有不测风云。2012年,长子于永平患直肠癌去世了,使于福祥深受打击;2014年老伴张金秀脑出血去世,接二连三的变故使这位硬汉不堪一击,重病不断。如今51岁大儿媳妇李玉波照顾他的生活。儿媳腿部残疾没有劳动能力,毕业于内蒙古河套大学高护专业的孙女26岁了还没就业,一家三代清苦的生活在一起。但他始终抱着感恩的心乐观生活着,还时常和孙辈们提起自己小时候的穷苦生活:“咱到了东北,有了自己像样的家,1997年又盖了砖房,没有党哪有现在的好日子。涨洪水政府出钱重建家园,收入一年比一年高了,有大病了合作医疗还能报销些药费,咱还有啥不知足的呢!”他更感恩从1984年开始每月从民政又领取抗战复员军人优待金,至今虽每年不足万元,但他很知足,心怀感激。看到于福祥一家三代人仅靠1.7公顷地收入微薄,2003年,村干部主动给他家办理了低保。目前,每年拿着仅有的2000多元低保他还常念叨:“给更困难的人家吧,咱这日子难点不算啥。”于福祥曾在1995年患脑血栓,痊愈后,又患有高血压、哮喘多种疾病。高昂医药费使这本不宽裕的家更是雪上加霜,可他从不向组织提要求、要待遇,常说:“大家都不容易,别老给组织添麻烦!”他就是这样一个有担当的老兵。

愿为后人的成长尽力

多年来,他从不以自己是抗战功臣自居,默默耕耘在田间;坚持听新闻联播关心国家大事;时常教育子女要勤劳,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1998年他参加抗洪,在丹岱乡乌兰吐村抢险半个月。虽然子女当时考虑到他年迈体弱极力反对他参战,但已是71岁的他执意在大坝上与年轻人一道挥锹铲土,背沙袋、堆沙袋,毫不示弱于年轻人,大家都记住了这个倔强而勤劳的“于山东”。他的顽强影响和带动大家投入到了抗洪抢险和重建家园的工作中;步入晚年,他从没有停止耕种,还利用闲暇时间给村里的年轻党员上党课,教育他们发扬革命传统,一心为人民服务;他还走进中小学生给他们讲抗战故事,教育后人,爱国爱党爱家乡。他用自己和战友们的经历,激励后人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建设国家。

告别老人家时,他不顾我们的婉拒,执意将我们送至路口。回望向我们挥手的老人,我们看到的不仅有战火洗礼的沧桑,岁月变迁的斑驳,更有时光带不走的军人的傲然与刚毅——不求索取,不求独享特有身份带来的福利,多么可敬的革命前辈。老兵,我们向您致敬!

 
3上一篇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