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白城市区的张老汉患糖尿病多年,一直靠打针、吃药维持。前不久,从电视媒体中得知北京同仁堂推出一种泡脚治该病的名药,十分欣喜。随即索要一本《泡除糖尿病》的免费赠书,并马上邮购足道药。经治,疗效确切。
按理说,张老汉欣逢名店名药治顽症,本应高兴才是,可他却因此遭遇了借“名”骗卖敛财的尴尬,咋也高兴不起来。他指着邮来的一堆非药品忿忿地说:“这些玩艺比买药花的钱还多,真坑人。”
张老汉被骗是从第二次买泡脚药开始的。当时他拨通电视中打出的同仁堂400-790-8911咨询服务热线,对方的医生表示说:“算这次你共买3200元的泡脚药,如再买800元其他相关药品,凑4000元,就能享受同仁堂九折用药的优惠。”张老汉将信将疑。对方则劝说:“这么大个同仁堂,说话还能不算数吗?”张老汉一想也是,便同意他指定的邮寄物品。待货到付款后,张老汉如约通知对方。
这时对方医生则惊讶地说,上次说的那点打折款算个啥,现在同仁堂正在搞千万元善款救助,你被幸运选中,喜得善款3万元。
可张老汉哪里知道,这是他们为其设下骗卖的第二个圈套。他们围绕善款巧立名目,一次次从张老汉兜里往外掏钱。但不是直接掏,而是以善款启动金、善款纳税金、得款出证的保证金为名,用骗卖的高价物品转化成钱。并许诺,除税金外,其余购物款会随善款全部返还。就这样,张老汉先后被骗购物共花4000多元。为让张老汉信以为真,他们还煞有介事地让张老汉把当地银行存储卡号与其身份证号传过去。直到这时,他们才告之张老汉手续完备,待办妥后通知他。
此间,张老汉曾几次询问,对方则多次换人答复,几乎都众口一词说耐心等待,最迟不过“五一”有准信,并嘱咐这些天别关机,怕误事。
“五一”过后的一天,果然给张老汉传来了准信。不过不是希望是失望。有个自称同仁堂的刘主任来电话告诉他,打折、善款那都是别人编造的谎言,根本没这事。我们正在准备调查,严肃处理。
同是一件事,先是把无说成有,后又把有说成无。张老汉终于从有无得失的变换中醒过腔来,原来他们是借名店合伙上演的一场骗卖敛财的“双簧戏”,在搞假打真护的“苦肉计”。纵观全程,它既有开场的策划,又有实施的步骤,更有得逞的结局。从中不难看出,他们这一有组织的行骗绝非是第一次,受骗的也绝非张老汉一人。
痛定思痛。那么,他们为什么能骗卖得逞得手呢?张老汉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有三。其一是借“名”利诱,骗取信任。他们借人们对名店的推崇信任、兜售假善真骗的许诺,使受骗者放松对借“名”利诱的警觉性,轻信其言其惠。结果把让利的陷阱当馅饼,因小失大、上当受骗;其二变相买卖,违规难查。他们自知伪善乱收费居查禁之列,所以他们用邮物抵款的变相收费做掩饰,既可从中高价骗卖敛财,又不留下违规收费的痕迹;其三是地远天偏,逃脱投诉。他们钻远程难投诉的空子,专挑“远”的欺,使骗买者干吃哑巴亏,骗卖者侥幸漏网,逃脱投诉惩治。这样一来,不仅养痈遗患,甚至达到有恃无恐的地步。
就在张老汉的“美事”宣告泡汤的几天后,仍有一称同仁堂的人打来电话骗说:“你该得的款都已到齐,再交4000元保证金就能立即把款打到你的账户上。”此时,张老汉见欺骗到最后一分钟还在骗,便气愤地回敬道:“那钱你就自己留着花吧,省得四处行骗。”为此,张老汉不无感慨地提醒大家,骗人之心不可有,防骗之心不可无啊。要提高警惕,不要被借“名”搞伪善诱骗,所迷惑、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