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更意味着经济和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政协五届三次会议期间,促进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委员和参加政协单位关注的重点,内容涉及发展生态经济,发展乡村旅游助力吉林西部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快推进白城新型城镇化建设,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助推小微企业发展,促进白城市民营经健康发展,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结合我市铁路、公路、机场项目建设推动旅游景区宣传,构建现代物流产业,推进白城经济快速发展等。
关注生态经济发展
“发展生态经济,注重培育增值型经济,以白城市‘十二五’发展规划为指导原则,以市场为导向,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先天的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以推动生态经济区发展,以产兴业,以产兴城。”白城市工商联《关于建设吉林西部生态经济区的几点建议》的提案建议。突出重点生态产业,加快推进现代产业高地建设。以统筹和跨越式发展为主要路径,大力发展绿色高效农业和特色休闲农业。优化发展生态工业。把生态文明融入文化建设。将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与地方文化、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推动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生态文化与企业文化相结合。
“乡村旅游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多种功能,横跨农村一、二、三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切入点,对促进吉林西部生态经济区建设必将产生积极推动作用。”宋志明委员在《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助力吉林西部生态经济区建设》提案中建议抓好规划编制工作,落实产业标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乡村旅游管理、培训机制及配套服务。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的乡村旅游模式。加强宣传推介品牌包装。
“在市区规划建设白城农贸城,在淘宝网相应开设白城农产品电子商城,以‘网店+实店’运作模式带动我市生态农业和吉林西部生态经济区建设。”袁敏委员在《关于建设白城农贸城暨农产品电子商城的几点建议》的提案中建议坚持双城协同运作。实店为载体、网店为主体,是电子商务的主流模式。突出品牌质量统一。藉由农贸城项目,市政府可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农贸城的运作和管理,包括招商引资、商标注册、品牌管理等。注重产业融合互动。结合民俗、旅游、农时内容,经常性开展农产品促销造势活动。强化项目招商引资。以白城市区为核心,将农贸城项目与相关招商项目嫁接,集合市县和周边地区资源,以团队作战方式,增强白城区域整体竞争力,以期在新一轮农村经济发展机遇中脱颖而出。
发动社会广泛参与
陈钢委员在《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加快推进白城新型城镇化建设》提案中建议,打好生态牌,解决好对接政策的问题。加快新型城镇化,是一项非常庞大、又非常紧迫的任务,必须走大资金投入、大项目引领的发展之路,才能迅速崛起。应坚持以生态新区为引领,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中彰显生态理念。打好概念牌,解决好吸引资本的问题。加快城镇化建设,关键是地方政府搭好框架、社会资本入驻发展。打好宜居牌,解决好集聚人流的问题。以新区建设引领城镇化发展,关键是破解好人流集聚的问题。打好宣传牌,解决好凝聚共识的问题。加速新型城镇化步伐,这是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调动起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
“能源工业关系着白城经济发展的未来,承载着白城转变发展方式的重任、提速跨越的使命和富民强市的希望。”张力恒委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探索清洁能源消纳途径的若干对策建议,形成《白城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的提案,提案指出白城具有发展清洁能源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产能的扩大,也出现了新的问题,主要是对清洁能源认识不足、冬季保热调峰限制、弃风现象严重,并直接导致风电开发受限,消纳能力不强。建议加强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全社会利用清洁能源意识。引进云计算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高载能项目。推广风电供暖,出台有阶段性特色的扶植政策。开展田间电网试点工作。建议打通吉林至京津冀地区的特高压线路。白城与能源消费中心京津冀地区的输电距离在合理经济半径内,建议利用白城位于内蒙古吉林黑龙江三省区交界处,适合建设路口电站的地理优势,打通吉林千万千瓦风电基地电力外送通道,缓解京津冀地区的能源和环境压力。
关注中小企业发展
海刚委员在《关于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的建议》的提案中指出中小企业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很多困难,融资难是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普遍问题。尽管政府有关部门和金融系统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已经做了不少努力,但困难仍然存在,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融资渠道狭窄。建议大力拓展直接融资渠道。激活民间资本进入投资领域;积极扶持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努力改善市场运行环境。
张洪山委员在《关于解决小微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的提案中指出融资、土地、用电增容、税费乱收、政策扶持资金分配等问题,成为制约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难题。建议加大对小微企业政策的扶持力度、金融扶持力度以及对小微企业土地,经营场所支持力度,加大对小微企业财政资金扶持力度。
民建白城市委员会和白城市工商联分别在《关于以法治经济理念,促进白城市民营经健康发展的建议》的提案中指出,近年来,白城市为发展民营经济出台了各种鼓励措施和保障措施,不断创新思路、加大力度,全面优化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白城市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总体是良好的,但也存在政企关系和行政执法仍需理顺、民企法律意识淡薄。民营企业内部法治环境治理上,还显得不够规范,有的民营企业治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建议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为民营经济营造廉政高效的政务环境。转变司法机关执法理念,为民营经济营造公平正义的司法环境。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为民营经济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
关注贫困人口
王金利委员在《关于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的建议》的提案中,建议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扶贫。以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等为主要内容,按照长远规划、分步实施、适度超前的思路,高起点做好贫困村扶贫开发整体规划。建议大力实施产业扶贫。依托财政扶贫资金和小额信贷资金,大力实施肉牛、肉羊、鸡、鸭、鹅、兔等“投资小、见效快”的开发性生产,走“一家一户小规模、千家万户大群体、龙头企业拉动大发展”的路子,形成群体效应和规模优势;积极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的组织程度;依托新开发土地无污染的优势,推动粮食加工企业与辐射区域内贫困村屯合作,建设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基地,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双赢目标。建议大力实施创业扶贫。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制定政策,鼓励企业吸纳当地贫困劳动力就业,支持现代农业、社区服务业、商品流通业、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等业主吸纳当地贫困人口就近就地就业。建议大力实施科技扶贫。积极推广测土施肥、膜下滴灌、高光效种植、水田三推两早一达标等技术,着力实施雨露计划和新型农民培训工程,重点培训种养业能手、乡土专家、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社创办人。建议大力实施社会化扶贫。从专业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定点扶贫等多个方面,明确各单位和各部门,以及社会团体、各行各业的扶贫任务和责任,因户制定精准扶贫计划,确保精准扶贫计划目标的实现。同时,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社会救济、扶危济困等公益性活动,引导有爱心、有实力的大企业、大财团、个体户多参与社会救济、社会互助事业中来,通过行业引导、部门扶持、民间捐赠等途径,促进社会化扶贫工作。
关注畜牧业发展
民建白城市委员会在《关于推进白城市现代绿色畜牧业发展的建议》的提案中指出,总体来看,我市畜牧业仍然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畜牧业经营理念和生产模式的影响,还存在着总量不大、效率不高、疫病防治体系不健全、绿色产品少、活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畜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竞争力弱等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着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议优化养殖结构,建立完备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注重扶持龙头企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提高畜禽养殖标准化规模化水平,解决畜牧养殖粗放经营问题。提升畜牧业社会融资能力,解决养殖户生产投入不足问题。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着力打造绿色品牌。保护和改善村屯环境,建设生态畜牧产业。
关注旅游经济发展
“旅游标牌宣传,作为一个城市或景区景点‘无声的导游’,是一个城市的脸面和文明的标志,反映了一个旅游城市的品位”。王景伟委员在《关于结合我市铁路公路机场项目建设推动旅游景区宣传的几点建议》的提案中指出,我市的旅游资源分布较广,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和景区景点建设落后,通往旅游景区的指示牌或少或缺,很多路口没有标志指引,很多域内城市地标处没有景区的宣传标牌和指引。他建议结合铁路、公路、机场等路网建设布设旅游宣传网。结合河湖连通的水网建设和其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布设旅游宣传网。旅游宣传标志牌的规范完善要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建设。为游客准确、便捷、顺畅地到达目的地提供指引,促进我市生态旅游的大力发展。
关注物流产业
“构建白城现代物流产业,加快商品流通,是推动白城经济快速发展,实为当务之急。”白城市农工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构建现代物流产业,推进白城经济快速发展》的提案,提案建议建立综合物流园区。发展特色产业物流。培育物流龙头企业。继续加强内陆港建设。加快形成物流园区网。建立专业物流产业园。与电子商务共同发展。电子商务日益繁荣的同时,也带动着物流配送的快速发展。研究制定优惠政策。要积极引进国内外现代化物流大企业,加快推进我市物流信息化、规范化和现代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