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经历过下岗的打击;
他遭遇过车祸的痛苦;
他饱尝过创业的艰辛……
人生不能选择命运,但命运可以选择生活。曾经身为军人的他,以军人所特有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和不畏艰险,敢于亮剑的精神,直面人生不言败、不放弃,以残疾之躯向命运发出挑战,闯出了一片天地,成就了梦想,实现了自身价值。
“面对命运的特殊‘眷顾’,我苦不堪言”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大安市龙沼镇太平村的田志勤养猪场,一走进场门就看见一个在烈日下忙碌的背影,身上的衬衫已全部湿透。分撒饲料、清扫圈舍……动作虽有些吃力,但有条不紊,细致到位。“腿脚不便,年纪更不饶人,干点重活确实感觉有些力不从心……”看到记者一行,正在圈舍忙碌的田志勤边说边缓步迎上前来。
“命运往往就是这样难以预料,如果没有那场车祸,我很有可能仍是一名个体货车司机。”交谈中,田志勤告诉记者,他曾是一名军人,1984年从部队复员后被安置到大安市百货公司二商店工作,后又调至龙沼分店负责经营,那时生活虽然清苦但却能满足温饱,可这样平静的生活却在一夜之间被打破,1993年商店解体,他和其他职工一样无奈下岗,全家陷入了窘境。为了生计田志勤求亲靠友,东拼西凑再次干起了老本行,开了一家小食杂店维持生活。
1997年,他又开始从事个体运输。凭着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性格,田志勤的运输生意日渐红火,一家人也过上了殷实富足的生活。然而命运又一次让这个家庭经受了意想不到的打击——一起突如其来的车祸使田志勤右小腿截肢……治疗,身心之痛,刻骨铭心。噩梦醒来,双手攥着空空的裤管,田志勤万念俱灰,想起几十年来自己走过的坎坎坷坷,七尺男儿,不禁潸然泪下。妻子心疼,欲开口安慰,却说不出话来。破旧的老屋前,夫妻俩依偎而坐,唯有沉默。那些日子,没人知道田志勤撑过了怎样的人生煎熬。
“生活没有过不去的坎,咬咬牙就挺过去了”
一场车祸夺去了田志勤的右腿,那是2002年5月。虽然已经到了万物复苏的季节,但田志勤却停留在冰天雪地的寒冷中:不能从事运输工作,失去了生活的来源。孩子年幼,妻子一人承担起照顾全家的责任,10万多元的欠债更是像一座大山压在心头……生性刚强的田志勤再次拖着病残的身子和妻子一起扛起了全家生活的重负。
2004年,通过残联和当地政府的协调,田志勤从农村信用社贷款5万元,在自家院内建起了一栋900平方米的猪舍和库房,打了一眼深水井,购进了一台饲料加工机器,买了11头优良品种母猪、2头种猪和25头猪仔。由于以前没养过猪,田志勤一切从零开始。为学习养猪经验,他买来书籍,开始自学,并跟着猪场聘请的技术人员一起呆在猪舍里观察猪的生长情况。通过虚心学习,他逐渐掌握了饲料搭配、疾病预防等养猪技术。此外,他还主动参加各种培训班,邀请专家到他的养殖场传授技术。很快,田志勤就学会了给猪配药、打针,从一个养猪门外汉变成了养猪能手。
“那段时间,我都不知道是怎么挺过来的,但我就认准一个理儿,没有过不去的坎。”田志勤告诉记者,创业之初他所付出的艰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刚起步时,购料、拌料、喂料、清理猪舍,所有重活都靠他们夫妻俩,给猪喂一次饲料就得几个小时,清理猪舍就得花更多时间,每天至少要劳动10个小时以上,右腿的创伤口常常被假肢磨出血,每挪动一下都钻心的痛……“遇到有猪生病、产仔时就更是得耐着性子观察和‘服侍’,尤其是冬天进到猪舍一身汗,出了圈门一头霜。”一年365天,田志勤和妻子吃在养猪场,住在养猪场,没有节假日,过年也没休息。经过精心饲养,当年获利2万元。
看到辛劳的付出有所回报,夫妻二人脸上多年的愁云渐被笑容替代,生活又有了希望。“可万万没有料到,第二年,生猪市场坐上了‘过山车’,价格大幅度下降,出栏300多头,不但没挣钱,倒赔了1万多元,并且还欠了不少外债。”面对一次又一次的磨难,田志勤淡然了许多,他没有退缩,而是咬着牙坚持着。“别干了,这样下去怎么行。”很多人劝他放弃,可面对累累负债,他别无选择,只有硬着头皮撑下去。“我相信,只要我还能爬起来,日子必定会慢慢好起来。”
2007年,田志勤终于迎来了养猪业的春天,党的惠农政策使他受益匪浅,而这时的生猪市场异常活跃,自己饲养的30多头母猪产下近700头猪仔,到2008年,他不但还清了欠债,还赚了不少。
目前,田志勤的养殖基地有猪舍2处,占地1100平方米。种猪3头,能繁育母猪80头,年产仔猪2200头左右,年出育肥猪800头,存栏量、饲养量可达4000头。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设备也在不断地增加和更新,现有深水电机井2眼、自动粉碎机2台、手动粉碎机1台,收益也在不断攀升,现年均收入已近百万元。
“他们都是我的亲人,我们就是一家人”
摊子支大了,需请帮手。请谁?田志勤自有打算:全请残疾人。重度智力残疾人田铁母子、残疾孩子杨楠、残疾人王永富……一个个无所依靠的残疾人成了田志勤养猪场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田志勤不仅给按月、有时按天发工资,还免费提供食宿。近2年来安置的残疾人数量逐渐增加,现在已有12名残疾人常年在养殖场干活,同时春夏两季忙时还有6名残疾人临时工。田志勤还为他们缴纳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费等。这些残疾人不仅能自食其力,挣到钱,也解决了他们本人及家人、亲友们的后顾之忧。他这种帮扶模式被省残联誉为“基地=托养”创新模式。
田志勤的养殖业日渐发展起来,猪场也初具规模。生活富裕了,但他常常想的、嘴上念叨的不是自己和妻子付出的汗水和泪水,而是当地政府和残联等有关部门的扶持、党的惠民政策的支持,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把那些想创业找不到合适项目的贫困户、和自己一样有身体障碍的残疾人朋友带动起来,帮助他们共同富裕。
2009年7月,他注册成立了“大安市龙沼镇志勤养殖合作社”,吸纳了15户由他帮扶发展起来的养殖户为会员。同年残联开展“农村残疾人带传培训工程”,他被选为一级带头人。2010年田志勤自己出资聘请吉林省兽医兽药研究所的苏双教授、大安市动物疫病预防控治中心的李丽主任担任常年技术顾问,每个季度两位专家都专程对田志勤和他带动扶持的养猪户进行培训指导。
搞扶贫、当示范、从自助、到助人,田志勤使命在肩。近几年,由他一手扶持发展起来的田忠武、田立业等养猪户已有56家。养猪户所需饲料都是由他购进,一律享受出厂价,连运输费都不加,每户每年仅在饲料上就能节省500至1000元。养猪户们说:“我们这些养猪的,家家都占田志勤便宜。”
“我打算再发展3至5户残疾人开办养猪分场!”说到未来的打算,田志勤信心满满,“明年我还准备进一步加大投资建设养猪基地,帮助更多残疾人就业、创业。”
投以木桃,报以琼瑶。用感恩的心去看世界,用宽阔的胸怀去关怀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只想尽其所能为大家做点事。”这是田志勤质朴而真挚的心声,也是一个残疾人断翅飞翔的内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