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今年88岁的李问诗老人来说,耄耋之年,只有一件事像烙印一样铭记在心:70年前,18岁的他在北平(今北京)故宫太和殿,亲历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签字投降的全过程,这对于饱经战争苦难的中国人来说,是无比骄傲并激动人心的时刻。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中国人民迎来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10月10日华北战区受降仪式在北平故宫太和殿广场举行。当时,作为北平幸存中学生的李问诗同学校200多名师生及全市各界市民代表万余人参加了受降仪式。
10时10分,北平煤山(即今景山)山顶上军号长鸣,宣告受降仪式开始,会场上礼炮响起,军乐队凯歌高奏。
第11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作为中方代表,立于太和殿台基下的受降台正中,当司仪传达“引导日本投降代表入场”的指令后,投降日军代表、华北日军最高指挥官根本博中将、参谋长高桥坦中将及副参谋长渡边渡少将等20人,由太和门左旁门入场。“那些日本投降者都低头进入会场。”李问诗老人回忆说。当时,由根本博开始,日军官依次立正向中国受降主官孙连仲行礼,此时,广场上,夹道边人山人海,所有人都那么激动,广场上欢声雷动,人们举手高呼“胜利万岁!”
受降现场,3份投降书置于台上,根本博签字盖章后,呈交孙连仲。随后,根本博、高桥坦等人逐次将他们手中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战刀放在了受降桌上,从熙和门左门退场。
典礼仅有短短的20多分钟。李问诗说,他这一生中经历过太多波折,但这一幕,他一辈子也忘不掉。
老兵档案:
姓名:李问诗
出生日期:1928年10月7日
入伍时间:1948年
籍贯:辽宁营口
现住址:洮南市
经历:1948年11月考入中国医科大学(当时为军事院校,入学即为参军入伍);1950年12月提前毕业,参加抗美援朝,在黑龙江省后方医院为志愿军伤员服务;1954年调至洮南第39后方医院;1984年任院长、1992年离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