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梅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关系到千家万户;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影响到祖国未来。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孩子们承载的是国家社会的期待和希望,把教育优先发展和公平发展作为教育科学发展的主线,是当前推进教育改革的方向。在政协五届三次会议上,委员们围绕加强青少年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规范、加强全市蒙古族教育发展、加强学校体育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等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杨福生委员在《关于加强青少年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规范》的提案中建议,防范风险,政府部门加强对校外教育培训的监管。一是认真做好培训机构师资和办学质量的督导评估与年检工作,加强抽查,监管到位,年检和抽查结果要在报刊、网站上公示,引导家长正确选择办学单位,避免上当受骗事情发生。二是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发布的招生简章和广告,需报主管部门审批、备案。对发布虚假招生简章或广告骗取钱财的应坚决取缔。三是强制推行保证金制度。在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市场准入之初,以一定的保证金额度作为抵押,防范风险。权责一致,建议明确教育行政部门的首要监督职责。对于青少年校外培训,要健全相关法规加以规范,建议授予教育行政部门相关监管权限,同时明确其承担首要监督职责。建议各级政府组织联合检查组,严格审查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资质,对符合条件的培训机构予以登记注册并规范收费、对既没有办学许可证又不符合条件的应坚决取缔。强化自律,依托协会促进校外教育培训市场扎实有序。建立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各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共同参与的“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协会”。协会要科学设计校外教育培训标准,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研究制订培训机构行业规则,加强行业管理,着力打造教育服务品牌;定期开展社会培训论坛,加强区域内各教育培训机构之间的联系,妥善协调校际之间的关系,不断提升整个行业的凝聚力和公信度。整合资源,凝聚合力提升校外教育培训的能力与水平。一是提高审批门槛。提高办学质量,让有实力、有能力、有资质的培训主体承办培训机构。二是积极依托社区。发挥社区教育体系的作用,建立健全青少年教育社会化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拓展青少年校外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充分整合社区内物力、人力、文化等有效资源,使青少年的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形成正向合力,依托社区办好青少年的校外管理。三是整合多方资源。发挥各城乡中小学校场所优势。在市、县校外教育指导中心的指导下,在各城乡中小学校开设校外教育活动站。让具有国家教育资质的青少年校外教育指导中心等在校外教育培训市场中发挥公益性、主导性作用。实际解决中小学生寒暑假没有目标、没有目的的校外活动。
暴文明委员在《加强全市蒙古族教育发展建议》的提案中建议,建立人口信息平台。蒙古族学校招生存在很多困难,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没有蒙古族学生和家长信息。没有这样的信息,宣传的对象,招生就会漫无目的。因而需要有关部门认真筹划,建立蒙古族学生和家长信息平台。建立蒙古语培训中心。建立全区蒙古族干部语言培训中心是大势所趋。这个事情可以分步走,可先将市县两级培训中心挂靠在相应蒙古族学校。视发展情况决定下一步。对实行双语授课的蒙古族学校实行蒙古语会话水平级别认定工作和普通话会话水平级别认定工作。没有达到相应会话级别的教师,在评职晋级终将得到限制。提高实行双语授课教学学校教师待遇。可参照农村教师补助标准。
陈其科委员在《关于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建议》的提案中建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监管,保证体育课不被挤占。并加强考评机制建设,保证学校体育课的质量和效果。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严格把关,录用体育专业人员,增加体育专业教师人员。根据学额多少合理分配专业体育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身体状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加大行政干预,还原学生活动场所。尽量完善场地设施,合理化、规范化,加大安全保护措施。营造校园体育氛围,完善各项赛事制度,真真正正地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及比赛,全面促进学生体质的均衡发展。
王林宇委员在《关于遏制在职教师补课乱象的几点建议》的提案中建议,加强法制教育。教育主管部门及各学校要认真组织教职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倡导崇高师德,弘扬奉献精神,恪尽职守,争当人民满意的教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大整治力度,禁止在职教师在校内外进行有偿补课,严格教学质量考核,严明治学治校章程。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学校禁止有偿补课的第一责任人,要把严禁中小学教师从事有偿补课活动作为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内容来抓,采取切实可行措施,节假日组织人员加强校内校外的监督检查,杜绝此类行为发生。实行公开承诺制。各中小学校要主动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组织教师做出不从事有偿补课的书面承诺,并向社会公开承诺,学校要将《教师公开承诺书》张贴到学校《校务公开栏》接受广泛社会监督。实行实名备案制。社会培训机构专兼职教师要到教育行政部门实名备案,在学校醒目位置设立“聘用教师公示栏”,在学校网站公示任课教师基本情况;教育部门要建立社会培训教师实名备案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实现网上备案、网上查阅等功能,方便群众网上查阅师资状况和进行社会监督。建立投诉举报机制。教育主管部门和各中小学校要设立举报投诉信箱,公布举报电话,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认真调查核实,严肃处理。建立严肃查处机制。教育主管部门要组织各中小学校开展一次集中自查、自纠活动,坚决杜绝中小学校及在职教师从事有偿补课、在社会培训机构兼职行为;中小学校存在违规补课行为的,经查实给予通报批评、取消学校和校长的评优评先资格,依法依规追究学校领导责任;在职教师在校外从事有偿补课的,经查实取消3年内各级各类评优评先资格,扣发当年奖励工资,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的,解除教师聘任合同。
王林宇委员在《关于加强我市中小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管理的建议》的提案中建议,加强对托管行业的监管审查。一是对托管机构进行摸底造册;二是明确管理主体和职责;三是设立准入门槛,四是切实加强监管。建议打造专业托管机构,拓宽有偿托管渠道,建立信息交流平台。
左雅等委员就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分别提交提案建议,建议配备专业的心理老师。每周安排一节心理辅导课及时疏导孩子的心理障碍,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各种挫折,教给孩子正确面对困难的态度。培训班主任。班主任是一个班的集体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又是学生生活的教育者和领路人,班主任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和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学生,班主任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就更重要了。班主任既要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又要处理日常杂事。通过专业心理老师对班主任的指导,来缓解班主任的压力,让他们有更好的心态投入到教学中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教师的良好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培训家长。心理教师可以定期以家长会的形式对家长进行培训,向家长讲解正确的教育观念,讲授科学的育人方法,渗透素质教育内容,提高家长水平,从而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刘建华委员在《关于全面加强一般性普通高中教育的思考与建议》的提案中指出,在普通高中教育中,重点高中资源相对有限,在高中阶段教育逐渐从精英走向大众再到普及的发展趋势下,我市对一般性普通高中的需求缺口依然很大,我市与教育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还很明显。建议统筹全市高中发展,规范高中办学行为。加大对普通高中的扶持力度。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
张志峰在《提高中小学校服质量,保障学生身体健康》的提案中建议,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生产校服产品标准要求去做,确保校服质量达标,保障学生身体健康。生产校服的企业,必须经过有关部门批准,达到标准才予以定点生产。制作使用的面料应经过质量监督部门的检测,合格后方可生产。建议对校服的用料,有关部门是否可以针对夏装采用清爽、透气、含棉量高于60%的面料制作。冬装可以采用夹薄棉的办法制作,既能起到学生统一校服,又保暖作用。款式不可太单调、死板,要充分显示出学生应有的朝气,不要做的肥肥大大,要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结合学校的不同校园文化,设计既能展示校园风采,又能方便学校辨识自己的学生。设计的款式最好紧跟时代潮流,理解学生追求时尚的心理。同时让学生或家长一同参与设计方案为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