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琼
近年来,伴随着转型升级的强劲东风,洮北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在这百舸争流的发展大潮中,承载着希望和未来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样引人注目。“均衡发展”、“素质教育”、“特色办学”等诸多关键词,成为记录洮北区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个闪光点。
丰富内涵,彰显素质教育活力
洮北区坚持以活动为载体,全面培养学生的特长与能力,不断彰显素质教育的活力。为此,区教育部门在德育建设、养成教育、体育艺术活动和办学特色等领域持续发力。
作为让少年儿童终身受益的教学方式,德育建设和养成教育与素质教育紧密相关。各学校立足本校实际,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把学校、课堂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开展“书香校园”、“绿色校园”、“人文校园”系列活动,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注重在实践活动中培养锻炼学生,以实践促养成。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到养老院、社区服务;全区中小学校分期参加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的活动,开展军事训练、体能拓展、野营拉练等强健学生的体魄,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洮北区新增投入140万元,完成了的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校舍维修工作,增设“真人CS”和“勇敢者之路”等实践课程,为学生更好地亲近自然、体验实践提供了支持。举办全区阳光大课间评比和观摩活动,铁路一小的啦啦操、实验小学的花式跳绳、第三中学的健美操、东胜小学的抖空竹,成为洮北区体育教育工作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同时,洮北区各校把特色办学作为提升内涵的重要抓手,在特色兴校道路上进行了潜心研究。白城二中的楹联教育、德顺中心校的艺术教育等已经基本成型。民生中学的分层次教学,铁岭学校的彩色教育等都在深入探索当中。洮北区的学生在国家、省、市举办的科技制作大赛、作文比赛中喜报频传。白铁一小15名学生在第二十四届中国儿童青少年计算机表演赛吉林省赛区决赛中获奖。
均衡资源,改善城乡办学条件
近五年,洮北区先后投入1.25亿元,为城乡10所中小学新建14栋教学楼、食宿综合楼及其他附属设施,总建筑面积61000平方米。先后投入1150余万元为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添置校车45辆,实现农村校车全覆盖,城乡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今年,洮北区将全力推进三个新建项目,分别是建筑面积5383平方米的青山中学食宿综合楼、建筑面积6491平方米的到保中学食宿综合楼、建筑面积10520平方米的德顺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学楼和食宿综合楼。上半年开工顺利,进展较快,可以预期竣工。在德顺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学楼和食宿综合楼,以及青山中学食宿综合楼项目完成后,将利用闲置校舍,改扩建面积为2430平方米的德顺乡中心幼儿园和2300平方米的青山镇中心幼儿园,能满足480名幼儿入园需求。
多措并举,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教育为本,师资先行。”洮北区通过打造高效课堂、加强教育科研工作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等措施,全面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规范办学行为,教好每一位学生,办好每一所学校。
为加强教师队伍科研水平,洮北区依托国培、省培项目,多次开展教师业务培训,参培教师4000余人次。在省教育厅组织的国培项目A类县评选中,洮北区的汇报和方案设计获得了全省第三的好成绩,被确定为九个A类项目县之一。作为教改试验区,洮北区不断丰富课程设计,转变教学方式,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力度。全区中心校以上学校基本上实现了“三通”;将省级高校理想的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升级为智慧教育云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动态整合;为城乡中小学安装交互式多媒体教学一体机,投入190万,推动教育信息化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在教育部组织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晒课评选活动中,洮北区有1500余人网上晒课,居全市首位。125名教师在国家、省、市举办的课堂教学大赛中获奖。信息化建设成果在青岛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进行了展示。
教育兴则城市兴,教育强则洮北强。随着对教育工作的持续投入,洮北教育的整体水平正在不断跃升。新常态下,洮北区委、区政府将继续探索,努力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征程上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