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文化广场
3上一版  下一版4
 
我国初步形成覆盖全国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
赵一曼纪念馆升级改造后重新开放
《侵华与忏悔——日本老兵证言实录》出版
抗战剧《二十四道拐》:用独特视角弘扬抗战精神
纪录片《本草中国》讲述“感动生命的奥义”
中学古文教学 要避免简化为“文言文翻译教学”
中国元素在好莱坞成时尚
2015“中国最美期刊”遴选揭晓
王蒙:文学不可替代,要“读书!读书!读书!”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下一篇4 2015年10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国初步形成覆盖全国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

●新华社记者 周玮
 

我国初步形成覆盖全国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目前已经建成国家省、市、县、区、镇、村6级网络,地市级以上的平台已经搭建完成。通过实施公共电子阅览室电子计划,在乡镇街道建设了一大批服务点。

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副司长陈彬斌介绍,资源库群已形成规模,包括共享工程的各级资源已经达到412.46TB,其中有140个TB的数字资源在数字图书馆虚拟网进行共享。还包括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少数民族旅游资源,服务对象涵盖农村等各个群体。同时,公共服务文化模式有所提升,近年来打造了一批品牌,如共享工程、云南网培学校、上海嘉定云、内蒙古的走进蒙古包等,惠民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陈彬斌介绍,下一步将从四方面着力加快推进公共数字文化:

一是统筹实施几个主要的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加强云计算、大数据的技术运用,立足于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承、传播,建立以IP移动互联网为重点的公共文化平台,提供一体化、一站式的服务。

二是坚持需求导向,整合社会和系统内的资源。重点加强文化数字保护的技术研究和应用。完善数字文化资源保护体系。

三是加强效益评价,提高数字公共服务的效率,重点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探索建立政府主管、第三方评价和群众评价结合的机制,广泛利用云计算和移动服务等手段,建设新媒体提高服务效率。

四是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机制,研究促进社会力量参与的相关政策,通过招标、采购等方式,畅通社会力量参与渠道,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平台建设和服务推广。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