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汪伦)为了让每个学生都享有公平和有尊严的教育,通榆县立足“三个侧重”、发挥好“一个调节”,切实保障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留守儿童和特殊儿童的成长,全力满足城乡学生共同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一是侧重关注随迁子女。县政府在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和《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将随迁子女就学纳入政府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体系。为解决随迁子女入学,通榆在县城3所学校实行了寄宿制,实现了随迁子女同城待遇,在政策落实上保障了随迁子女接受公平教育的权利。
二是侧重关爱留守儿童。县政府出台了《通榆县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关爱工作的意见》,由县政府统筹,教育局、综治办、团县委、妇联、关工委等社会各界联动,共同构建关爱体系,以不同形式对留守儿童开展帮教、捐助、慰问等活动,实施了“一帮一”爱生行动和“代理家长”行为,让孩子们都能感觉到家的温暖。
三是侧重关心特殊学生。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特殊儿童少年的教育安置和初步规划的意见》,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给予特别关注,对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采取安排至特教或小学初中随班就读。2009年,通榆县高标准建设了培智学校,被省教育厅评为“特殊教育”先进单位。通榆县按普通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标准5倍核拨特殊教育公用经费,同时筹集县级特殊教育专项经费每年30万元,用于支持特殊教育。2012至2014三个学年度,全县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分别达到86.7%、90.9%、91.03%。
四是合理调整指标名额。通榆县逐年增加优质高中定向指标生分配,将指标生按合格生指标、巩固生指标、奖励性指标三个体系进行分配,更加科学合理,2012至2014年,指标生比例分别达到75.9%、75.9%、80%,充分调动了农村中学、特别是薄弱中学的办学积极性,吸引和稳定了农村中学的生源,促进了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