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流行一种观点,倡导活的潇洒一点、自在一点、享受一点,多陪陪家人、多顾顾小家。这对于那些整天泡在酒场、舞场、娱乐场的人来说是正确的。但从另一个角度讲,作为一名年轻人,特别是年轻干部,还是要讲有理想、有抱负、有事业、有作为的,这是人生观、世界观的问题。作为一名年轻干部不能碌碌无为度过一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尼·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现在很多人讲无为、讲放弃、讲放下、讲看透,而不讲贡献、奉献;过于讲现实、讲实际、讲好处、讲眼前,讲乔布斯虽然那么有钱却过早地离去,似乎是亏了、赔了,没啥意思。其实人活着还是要讲点质量、干点事业才有价值、有意义。火柴生命虽短却也闪耀过它的一生,活着的意义不单是时间的长短,更重要的是要讲究生命的质量。只有脚踏实地干点事业、作点贡献,才有长久的快乐。刘胡兰虽然生命短暂,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赵一曼抛家舍幼子奔赴抗日前线,令人世世代代敬佩,虽死犹生。聂耳、雷锋、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张思德,都英年早逝却流芳千古。
有人认为他们傻,不值。这就是人生观、世界观问题。怎样度过一生才有意义?各人有各人的想法、活法,别人无权干涉,但我认为,青年干部还是要有理想、有作为,方有价值。即使最终没有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来,毕竟曾经奋斗过、思考过、努力过,虽然平淡亦无憾。古人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的社会应倡导这样的主流意识。
一些人过早研究、过度追求养生之道,不吃这、不吃那,什么时辰做什么,不熬夜等等。殊不知,那些有成就的人取得的业绩哪个是养尊处优的结果?拿破仑、毛泽东在战事打响时几天几夜不合眼,吃饭更是毫无规律。周恩来忙时一天只睡一两个小时的觉,甚至传说他有两个大脑。如果我们国人上下都“养生”起来,那我们是一群什么人?谁去奉献?谁来保家卫国?谁撑起这个国家?
况且我们有些年青人,打麻将几天几夜,腰酸腿疼;喝大酒昏昏沉沉,唱卡拉OK通宵达旦,也不养生了,也不注意休息了,唯有干点工作、加点班就叫苦连天、牢骚满腹。
习近平总书记讲“革命理想高于天”,就是说有理想并为之奋斗比什么都重要,高于天,比天重要。我们还有什么值得计较、值得计算、值得放不下的呢?为了理想、为了事业,少活几年又何妨?否则多活那么几年又能如何?无非浪费饭食!邓稼先为了“两弹”而早逝,但如果没有他们那种拼命精神,我国的“两弹”何时能成功?如果错过时机,可能早被美国等西方国家所控制、所制约。
搞科研、干事业往往要锲而不舍、一气呵成,不能休闲、养生、玩乐,甚至要放弃与家人的团聚,否则将会前功尽弃。华裔著名神探李昌钰做客央视“挑战不可能”节目的评委时讲,他77岁已经退休了4次,现在仍然每天工作16个小时。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在一次演讲中说:“我的勤奋一般人跟不上,我平均每天工作16至18个小时,如果没有应酬,平均每日三顿饭的时间加起来不超过半个小时。”因此,我们不要看到别人的成功就眼红耳热,就愤愤不平。老天爷是公平的。
有人讲,人是该拿出作墓志铭的态度来写自己的简历的。因为人只有接近死亡的那一刻才能真正感受生的意义,只有认真思考过死亡的人,才能对如何生活有着更为深入和透彻的理解,才会更清楚地知道在有限的生命中如何去追求有价值的人生。
毛泽东在1944年《为人民服务》中讲到:“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死得其所”,“就比泰山还重”!这就是共产党人的生死观、人生观。这经典的语言,鼓舞着无数共产党人为国家、为民族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至今读来仍掷地有声,令人激情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