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走进镇赉县哈吐气乡宝山村,整洁亮丽的村容村貌令人耳目一新:平整的水泥路直通农家院落,路旁的庭院栅栏整齐划一,家家是蓝顶粉墙的砖瓦房。特别是占地7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铺地彩砖组成象征性红红火火的图案,愈发叫人心旷神怡。清晨,村民们健身操练;黄昏,老人们轻歌曼舞,享受着夕阳下的幸福美满,成为宝山村富足祥和的美景。在临广场西侧住着一位广场的“守护神”,他就是自发创办文化大院传播福音的蒙古族村民白宝文。
 白宝文,54岁,2013年入党,当过乡村电影放映员。经过党组织多年的教育和培养,劳动勤奋,脑筋灵活,有一套发家致富的本事,是一个标准的新型农民。那些年,他看到村里经济不发达,但还有不少村民安于贫困,不思进取,心里很不是滋味,甚至封建迷信活动有所抬头。他警觉到,正气不强,邪气就要逞能。在村党支部的支持下,他于2010年11月成立了健身秧歌队,于2011年3月建立了文化书屋,又把自己家的院子平整扩建,形成功能较完善的文化大院,也成了居家养老服务大院。他的文化书屋阅览室得到了县、乡有关部门的支持,现有各类图书1000多册,报纸7种,期刊杂志33种,基本满足了本村农民借阅学习需求,深受村民欢迎,为普及文化科学技术知识、传递农业致富信息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白宝文腾出了自己的住房办书屋,还自己筹钱为老人办置秧歌服48套,乡老龄委知道后,又给他们送来了50套运动服。他们的事迹感动了上级领导,大院原来的音响只是电影放映机的喇叭,2012年乡里给买了一套,2013年县老龄委送来了一套,为方便活动,还赠送了一台3000元的小电动车。现在秧歌队有吹打乐器7件,服装、彩扇百套,根据农事节令特点,多时达百人。他们派人去县里培训,请村小学教师刘玉环教广场舞,老人们虽对动作陌生,但跳得开心,围观的村民也鼓掌助阵。
 白宝文文化书屋的灯下,常聚一些年轻人读报,查看有关科技书籍。白宝文在书中也找到了一条致富门路。他看到市场上售鹅行情很好,自己也想养些试试,他按养禽知识书籍教给饲养方法实践,加之村边水草丰润,养了20只,个个肥壮。周围邻居见状也跟着饲养起500多只大鹅,他传授经验,帮着找市场,家家都发了鹅财,现在养大鹅成了宝山村不少人家致富的一项产业。他还组织大家学习鸡、羊饲养防疫知识。养羊大户马国思与他共同调治羊癣病,说他帮了大忙。
 白宝文家靠近村文化广场,广场的卫生保洁成了他一项义务劳动。活动前音响、锣鼓都从他家推来安放好,结束时再推回家,第二天还要找时间打扫广场卫生,清除垃圾,保持清洁。他看到砖缝隙长出草,他就细心薅除,保持整洁。问他为啥这样呵护广场,他说,我热爱家乡,热爱生活,乡里和村里为我们花那么多钱建家园、建广场,我打心眼里感谢党。这么好的广场必须维护好,不能在我们手中糟蹋掉。所以大家说他是广场的“守护神”。他热爱家乡,也热爱家乡的父老,谁有个困难,他都伸手相助。马国军因车祸造成腿残疾,妻子又患了乳腺癌。他家地里的活春种秋收,白宝文都去帮忙。马国军女儿马莉莉在县三中读书,因家庭困难辍学已3个月,在县城打小工,白宝文知道后,忙向村和乡里反映求助,得到了6000元的救助,孩子又重返校园。今年春天,县乡卫生院到村里做身体检查,白宝文用电动车接送行动不便80多岁有骨刺病的张桂兰老人。他像儿女一样搀扶、背送老人,村里人都深受感动。
 白宝文是憨厚、粗犷的蒙古族汉子,性格直爽,胸怀坦荡,待人真诚,是村民信得过的好党员、好弟兄。他的笃厚善举得到了老伴的支持,她在操持好家务的同时,也愿意去帮助别人,可谓“夫唱妇随”。扭秧歌白宝文打鼓,她就站排头扭,还参演自编的歌舞小节目。有人问白宝文:“你媳妇怎么也会搞文艺?”他说:“我放电影时就看出她有文艺细胞,志趣相投,所以就恋上了。”令人羡慕的和睦家庭,和谐淳朴的民风,让人陶醉的富裕宝山村,叫人钦佩的真挚的宝山人,沐浴在党的富民政策的阳光里,不断地改变小村的自然面貌和人们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