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不该要求贫困生公开“述贫”
洮南市光明街道光华社区开展节约粮食宣传活动
鸿兴镇唱响“三带”转作风、暖民心、促发展
通榆经开区三项措施履行
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
砥砺前行谋发展 以人为本谱华章
省监狱管理局镇赉分局一监狱倡导家属助廉
大安市司法局实现重点人群学法常态化
白城中心医院“品管圈”再获殊荣
图片新闻
洮南市黑水镇丰满村“三项工程”
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11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砥砺前行谋发展 以人为本谱华章
——通榆县教育事业发展巡礼
 

●刘艳新

通榆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基础薄弱,但通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以改善教学条件为重点,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以提高质量为根本,举全县之力,创新教育发展方式,拓宽教育投资渠道,克难攻坚,使全县教育事业以超乎常规的发展态势走在了全省的前列。2015年9月25日,通榆县成为吉林省首批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验收县份之一。

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通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并强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以办人民满意的优质均衡教育为目标,按照均衡、规范、可行、适度超前的原则和老城区积极改造、新城区抓紧配套的思路,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在更深层次上推进县域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通过新建、改建、扩建城乡学校,进一步优化调整城乡学校布局,增加城乡学校学位,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各类教育统筹协调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

合理规划,努力实现优质资源的效益最大化。在县城,通榆县分铁东、铁西两个城区,原有义务教育学校13所。铁东6所学校条件好,而铁西城区的学校却有明显差距。为解决这一问题,通榆县按标准化要求整合新建了“铁西两校”和蒙古族学校,硬件建设完全比肩铁东学校。在县城新城区又新建了第二实验小学,布局更加合理。较大乡镇保留独立的初中和小学,小的乡镇组建九年一贯制学校,逐步撤并村小,进一步优化了全县教育资源。

加大投入,努力实现学校建设的标准化。2012年——2014年,通榆县进行薄弱校校舍改造28所,其中小学13所,中学15所,新建校舍面积10113平方米,改扩建校舍面积23945平方米,累计投入资金2220.9万元,其中县本级财政投入619.4万元。通榆县在全省率先100%完成了校舍安全工程,全部消除了C、D级危房,中心校以上学校100%实现了楼房化。2013年,完成了覆盖全县城乡学校的光纤网络,实现了“校校通”“班班通”。

各类教育 满园春色

学前教育快速发展。以全省首批示范园通榆县实验幼儿园为龙头,相继创办了铁西分园和0—3岁儿童教育的亲子分园以及公建民营模式的开发区分园。开发区幼儿园已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基地。2011年全省第一个农村标准化乡镇幼儿园——兴隆山镇幼儿园于顺利开园。目前,通榆县已完成11所标准化幼儿园的建设并陆续开园,学前教育发展在全省领先。

高中教育稳步推进。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高考屡创佳绩。近年来,通榆县是白城地区唯一一个年年有考生考入清华、北大的县份,其重点上线率和本科上线率一直位居全市前列。近3年,县第一中学有16名考生考入清华、北大、浙大、上海交大等名牌高校。尤其是2015年,全市理科第一、文科前三名均是通榆考生,文理科状元双双考入清华大学;县实验高中每年都有百余名特长生被名牌高校录取,做到了专科以上升学率100%;2013年,蒙校考生何艳秋为全省蒙授文科总分最高分,考入辽宁大学,另有3名同学考入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蒙校89名考生参考,考入211重点大学7人,全蒙授课班16人全部升入二本。

职业与成人教育长足发展。职业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使之初步成为全县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和各级各类培训的中心,在全市各县中第一个晋升为省级重点校。为彻底解决职教中心占地面积不足、发展空间小的问题,县政府投资3500万元移址新建职教中心,中心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700平方米。全新的职教中心现已投入使用。

特殊教育惠及民生。为保证特殊群体孩子都能享受公平的义务教育,解决智障孩子家长的忧心之疾,2009年通榆县在全市第一个成立了培智特教学校,2010年被吉林省教育厅评为特殊教育先进单位,它为通榆县适龄残疾学生就学撑起一片蓝天。全县三类残疾儿童大部分都能随班就读或进入特殊教育学校,目前在校学生已有115人,残疾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94.29%。2012年培智学校被省残联确定为“吉林省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2012年和2013年在韩国平昌举办的东亚区冬季特奥会上,培智学校学生代表中国共取得了5金3银2铜和一个第4名的好成绩。2014年,在北京举办的残疾人田径锦标赛上又获得1金1银2铜的好成绩。

队伍建设 固本培元

创新校长选拔培养机制。实施了校长公开选拔制、聘任制和任期制,在校长竞聘交流的同时,还对校长实行严格的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实行考核领导小组测评和学校教职工民主测评“双测评”机制,提高校长队伍的整体水平。

全面推行教师补充和流动的“阳光人事”。近年来,通榆县委、县政府克服财政不足的巨大困难,全面推行教师补充,实行特岗教师政策后,共招聘特岗教师748人,委托培养短缺学科教师180人,全部充实到农村学校,有效缓解农村教师年龄老化、学科断层的实际问题。还通过“公开县城短缺教师岗位、公开选聘条件和标准、公开考核办法、公开考核结果”的方式,将农村教师进城工作实施阳光运作。同时以城乡联合体活动为载体,建立教师合理流动的长效机制,四年来,有16名中小学校副校级领导、42名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下乡交流支教,实现教育理念、资源、成果共享。

强化培训提升机制。坚持教师培训和考核双管齐下,加强学校管理,用激励和考核机制来全面提高教师素质。2013年,通榆成功举办了“教育管理暨高效课堂实施策略研究高端论坛”,邀请全国知名教育专家魏书生、王增昌、陈康金来讲学。还先后启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工程”、“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工程”、“教师文化业务水平考试工程”和为期五年的“新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工程”等四大系统工程。通过考试和竞赛,引导教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被评为国培计划项目先进单位。

通榆教育成为白城市教育的排头兵,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师报》都对通榆教育发展成果进行了报道。

2009年通榆县被教育部评为全国92个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之一后,2010年被国务院确定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县;2012年教育局被教育部评为“两基”工作先进单位;2013年被21世纪教育研究院评为教育制度创新奖;通榆县连续16年在白城市政府教育重点工作目标责任书验收中位居前列。

 
3上一篇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