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新闻
下一版4
 
为新一轮振兴发展营造舆论氛围
2015,我们为白城而歌
庄严的承诺不懈的追求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11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2015,我们为白城而歌
——记者节本报记者追寻白城前进脚步感受白城发展变化
白城长安机场总体工程已按计划时间全部完成,拟计划2016年6月30日前正式通航。
记者在白城生态新区采访。
记者在棚改工程现场采访。
 

●本报记者 翟向东 张赫 李彤君 段卫军 马彬

2015年11月8日,第16个中国记者节。

这是一个不休息的节日。这一天,我们依然在路上。

有句话是对记者这一行业最好的注解:“看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在报纸上;看不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在路上。”

的确,作为党报新闻工作者,做党和人民的喉舌是我们不变的使命,每一时、每一刻,我们都在与新闻同行、与城市同频。以服务中心为己任,以读者需求为导向,我们坚持做的和致力追求的,不仅仅是做城市发展的记录者、见证者,更要做城市发展的参与者、推动者。

记者,一个记录事实传播事实的职业,这个职业有其特别的责任和价值。不知不觉,在记者这条道路上又奔走了一年……11月8日,是我们自己的节日。我们选择了这样一种方式,带读者一起重温,找寻我们关注的、见证的、存在于这座城市之中的那些亮点,再次触摸城市发展的脉动。

新举措,叩开“城市板块”扩张大门

一座城,一幅画。

白城,从百姓的住、行开始,用心浇筑着这座城。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投资190亿元、设计时速160公里的长白铁路扩能改造项目开工,建成后,白城至长春运行时间由原来的4个多小时,缩短到2小时30分钟;白阿铁路扩能改造全线征地,镇西站改造工程开工,新开河铁路桥建成通车;平齐、通让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可研报告通过专家评审,建成后,将彻底打通与内蒙古东部乃至蒙古国的战略性通道;投资65亿元的嫩丹高速公路,现已完成投资34亿元,白城至镇赉段竣工通车,镇赉至坦途段、白城至洮南段、白城西联络线、机场连接线开工建设,项目全线竣工后,白城将实现县县通高速;投资6亿元的白城长安机场建设全面开工,该机场的建设,不仅填补了白城市无民用航空机场的空白,也完善了白城市的综合交通运输方式。目前,白城机场总体工程已按计划时间全部完成,建设单位正在按相关上级民航机关检查单和当地房建质检部门建设规范要求,组织工程总体竣工验收,拟计划2016年6月30日前正式通航,建成后,将有效解决白城及其周边地区的公务、商务及旅游等方面的航空运输需求……备受关注的“铁公机”项目,构建了白城立体交通框架,为白城新一轮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鹤乡白城将实现一次由量到质的嬗变。

基础项目建设是拉动经济发展的“引擎”。同时,也为城市开发建设铺平了道路。按照“依托老城,建设新城,服务两区,四区联动”的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白城市委、市政府在机遇与挑战面前,果断抉择,超前谋划,科学规划,确定“一核、双心、两轴、两片区”的空间布局,构建商业、商务、文化、行政等综合功能核心片区——白城生态新区。2015年是生态新区启动开发建设的第三年,也是优化环境、完善功能、集聚产业的关键一年。从全年建设发展情况看,各项工程建设任务按年初制定的时间节点有序推进,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结束;公益性配套工程进一步完善,重点产业项目陆续开工……一座生态良好、产业发达、配套完善、政通人和的智慧、生态之城已呼之欲出。

记者感言

蓦然回首,岁月如歌。近年来,白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这片山水交融的土地上,留下了一路或深、或浅的印记。作为一名关注这座城市扩张发展的记者,在一次次深入建设现场和对干部群众的采访中,我们时时被建设者们干事创业的激情感染着,被百姓对美好城市生活的向往感动着。正是广大基层干部忘我的付出、基层群众的理解与支持,构成了全域城市化顺利推进的最大动力。

新尝试,打通“新型城市”宜居脉络

惠民生则暖民心,民心齐、业必兴。2015年3月27日,在“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竞争性评审答辩中,白城市在获得参与竞争性答辩资格的全国22个城市中以骄人成绩脱颖而出,跻身4强之列。成功与喜悦的背后不仅凝聚着政府职能部门的智慧和汗水,也凝聚了210万鹤乡人的期盼与支持。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城市。多年来,白城市委、市政府始终以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生态优先,通过推进节能减排、保护绿水青山、重构魅力 “塞上水乡”, 打造会呼吸的新型“海绵城市”,使我们的城市更加宜业宜居、更加温馨和谐。

这次,白城在新的起点再出发,瀚海大地迸发着无穷生机与动力……2015年白城市海绵城市计划建设项目125项,计划投资12.1亿元。截至目前,已完成工程项目建设招投标101项,开工建设101项,完成工程项目建设39项,累计完成投资8.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75%。

民生建设是民之愿、民之福。为圆棚户区百姓的“安居梦”,白城市委、市政府进行了艰苦而有益的探索,吸取先进经验,结合实际,改变传统征收模式,按照“政府主导、分区实施、异地安置、以人为本”的原则,采取“先建后拆”模式,一子出,全盘活,使棚户区改造由老大难问题变成了可复制推广的活教材。

如今,俯瞰我市棚改新居,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街道纵横交错,一片片花园绿地映入眼帘,徜徉在美丽的棚改新居,人们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

记者感言

作为记者,我们曾无数次走进一个个民生项目建设工地,一次次记录鹤乡人的使命感和创业的激情,一次次感受涌动在鹤乡这块充满希望热土上的建设热潮。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百姓为上,民事为先。高起点定位、全方位推进,将项目建设作为拉动白城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改善民生的“支撑点”,优化发展环境的“主抓手”和加速城市化进程的“助推器”。抓项目、惠民生、促发展一直以来是白城市委、市政府遵循的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的战略举措。一项项惠民政策、一笔笔民生投入、一个个民心工程,凝聚成了推动白城更好更快发展的强大合力,鹤乡 “蝶变”,是在“民生文章”上高点定位、挥毫泼墨用心勾画着城市新生活的美好图景。

新风尚,弘扬“新风正气”核心理念

这是一个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大家庭。说普通,这个幸福的大家庭,是千千万万幸福家庭的缩影;说不平凡,这个家庭是靠和睦换来家族兴旺、靠知识改变自身命运。这一家在樊桂英老人及子女的悉心经营下,对上,孝敬老人,无微不至;对下,爱护子女,正确教育,四世同堂40口之家,相亲相爱、和谐相处,多年来,全家共向社会无偿捐助资金60余万元,并资助6名以上孤儿求学,他们的事迹充满温馨正能量。今年,樊桂英老人获得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称号。

作为主流媒体,我们对樊桂英老人点点滴滴的记录,让人们深刻地感受到,真善美一直流淌在每一个普通人的血液里。樊桂英仅仅是我们一直关注的典型模范人物之一。扎根山乡、情系百姓的派出所所长刘德彬,让荒山披绿、秃岭染翠的蒙古族老人何殿起……都是我们持续追踪、关注的对象。

关注先锋模范人物,弘扬社会正能量,我们一直在行动,从未缺席。

“城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直以来,白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始终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精心设计活动载体,打造崇德向善人文环境,在全社会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近年来,我市大力开展“十评百佳”、“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引领人们见贤思齐。并利用多种载体,进行广泛宣传教育,让核心价值观“入耳”、“入心”,形成持续不断的宣传热潮。

先进典型评选推荐、“弘扬雷锋精神--吉林志愿者在行动”、“白城市公民道德宣传日暨志愿者服务月”……一系列内容丰富、积极向上的系列主题活动取得了道德实践良性循环、核心价值观遍地开花的喜人成效。全市先后评选出“白城好人”127人,其中“吉林好人”(含标兵)39人;推荐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4人,全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4人;全市共有75个组织、334人次获全省志愿服务先进组织(个人)荣誉称号,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参与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全市5个县(市、区)中,共有3个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创城比例居全省前列。

记者感言

当下,社会呼吁正能量的声音不断。其实,正能量就在我们身边,大家真正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的眼睛。而我们的职责,就是将正能量以新闻报道的形式呈现在读者眼前。

我们采访过不少先模范人物,看着一句句朴实的话语最终呈现在报纸版面上,成就感油然而生。长年累月,我们的报道越来越多,这些模范典型人物的影响力逐渐提升,越来越多市民在他们的引领和带动下,加入做好事、做善事行列,成为传递正能量的一员。

一位外国记者曾经说过:“记者就像是一个勘探者,他要挖掘、钻探事实真相这个矿藏,没有人会满意那些表面的材料。”作为记者,我们深深体会到这句话承载的责任与担当,以及对记者事业执著追求的高尚情怀。无论是台前还是幕后,新闻工作者用自己的努力,践行着作为一名新闻人的操守;无论是欢笑还是泪水,新闻工作者用自己的付出,反映出了这个社会的喜怒哀乐。采访、写作、编排、刊播,新闻人的一天也许就是新闻人一生的缩影,采访路上的那些感想、那些体会都是无法取代的。我们一直在新闻路上……

 
3上一篇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