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政孚)“听说现在白城正在建海绵城市呢,海绵城市建成之后,下雨时雨水就会往下渗,路面上就没有那么多水了,走路也方便多了。”走进白城生态新区,记者碰巧听到几个人正在谈论我市海绵城市的建设。
在海绵城市建设现场,记者了解到,今年海绵城市建设任务已经接近尾声。建设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市最新研究设计的抗冻融能力较高的透水铺装结构、自动弃流融雪剂和盐碱地渗排雨水结构能起到有效的排碱作用,可进一步完善海绵城市生态设施。据悉,今年我市海绵城市计划建设项目125项,计划投资12.1亿元。截至目前,已完成工程项目建设招投标101项,开工建设101项,完成工程项目建设39项,累计完成投资10亿元。
2015年,我市成功申报海绵城市试点城市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下设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六个项目推进组,全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在项目设计上,我市按照新建项目直接达标,在建项目变更设计达标,老旧项目改造提升达标的原则,分类、分项、分块、分期推进,未列入项目的,也一律按海绵城市标准,自主改造达标。
在老城区,实施积水点改造工程、污雨水分流改造工程、再生水与污泥处理工程;在生态新区,鹤鸣湖雨水滞蓄工程、园林绿化生态治理改造工程、行泄通道植草沟改造工程平稳推进。2016—2017年,我市将重点实施道路雨水综合利用改造工程、小区雨水综合利用改造工程、公园广场雨水调蓄工程、内涝调蓄池建设工程和河道治理建设改造工程。
我市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建设涉及洮北区、经开区、工业园区、生态新区,总面积22平方公里,其中老城区12.4平方公里、生态新区9.6平方公里。3年计划总投资43.5亿元,共317项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