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工委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昔日,这里还是七沟八坎、无法耕种的撂荒坨子,多年雨冲风蚀,严重沙化;而今,却变成了平展展、绿油油的果园。春天,各种果树繁花盛开,香气袭人;秋天,簇簇果实缀满枝头,令人艳羡不已……
2008年路建龙高中毕业,18岁的他被大学拒之门外。都说“榜上无名,脚下有路”,可是,路在何方?面对这片“跑风坨子”,他开始沉思:如果能像辽宁亲属家那里一样,种上果树,春来花锦绣,秋来果满枝,该有多好!他的想法得到了父亲的赞许,也得到了乡关工委老同志的支持。于是,路建龙把打工赚到的4万元钱,投入到自家承包的7公顷多坨子上,栽种了3000株葡萄,还在一个坑塘里放养了20万尾鱼。然而,就在他开始梦想之旅时,北方寒冷的冬天把他的梦想击碎:葡萄树冻死一半,鱼苗密度过大尽数死亡。数万元打了水漂,有人投来异样的目光。但路建龙没有灰心,他利用一切时间在家查阅果树栽培、渔业养殖的科技资料,还到开通镇、鸿兴镇实地参观,求师问技,为自己重新奋斗充电……
机遇总是钟情于有准备的人。2012年春天,随着中央1号文件的发布,“土地确权”的春风给他实施土地流转提供了政策机遇。他用自家8公顷优质甸子地,与村民置换“跑风坨子”,使可用面积达到25公顷,实现了土地连片,便于经营。他雇来推土机、铲车,将土地整理得一马平川,并以这片地权向当地信用社贷款,解决了资金困难。乡政府为他的精神感动,按政策无偿为他打了一眼电机井,匹配了滴灌设施。路建龙重新开始了林果为主、多种经营的创业路。他没有因为第一年栽种葡萄失败而止步,反而扩大了规模,面积达25000平方米,共栽种2万株葡萄,采取大棚与大地两种形式栽培,降低自然灾害的危险系数。同时,增加了李子、苹果两个品种,分别栽种1万棵、3000棵。他算了一笔账,仅以葡萄为例,每株产果30斤,每斤批发价3.5元左右,仅此一项可净收入百万元。
路建龙还巧用坑塘,发展渔业生产。他把坨子西头的几块洼地改造成3处养鱼的池塘,面积达1.5万平方米左右。吸取以前教训,他重新清理了塘底,配备了供水井和氧气机,3个池塘相连相通,水源流畅,氧气充足,先后投鲤鱼、鲫鱼、白鲢、花鲢、泥鳅5个品种,坚持合理投放密度,保证了成活率。仅此一项,每年获利5万元。
路建成以“科学+实干”的精神收获了创业的成功,但他没有满足,2013年又建起了农家庄园——“碧水山庄”,使他的生态园区增加了生机与活力,不仅解决了20多人的就业,而且成为乡村旅游的好去处。在这里,不仅可以享受到采摘、垂钓的乐趣,还能品尝到都市里难得一见的农家绿色美食。
他富了不忘帮助乡亲们,在他的努力下,由“四自”小组成员带头领办、创办了“大龙养羊合作社”、“大龙果树合作社”,带动30多名群众共同创业。去年出栏小尾寒羊1200多只,葡萄50多万斤,户均增收10多万元。
路建龙在带领乡亲致富的同时,时刻不忘孤寡贫困老人,逢年过节都要送去钱款、物资,同时也送去了一名创业有成青年返哺社会的爱心。东太村靠边屯的60多岁痴呆老人董清柱说话不流利,但每当路建龙走进他的小院,总会第一眼认出来,不愿让他离去。在路建龙的带领下,很多青年加入到扶贫济困行动中来,让困难群众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