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冯琳 陈宝林)近年来,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团委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完善、创新,依托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社团文化活动、网络自媒体等建设三位一体的团学工作模式,加强对青年的联系、服务和引导工作,收效良好。
“管理+培训+实践”,打出志愿服务品牌。校团委坚持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宗旨,推行“管理+培训+实践”三位一体的模式化运作模式。对校青年志愿者协会招募的志愿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制定年度志愿者活动计划,开展专业化理论和技能培训,将日常志愿活动与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组织广大青年志愿者开展医疗卫生、公益宣传、绿色环保等实践服务。
校青协“星火”志愿者服务队的旗帜飘扬在校园内外,赢得大家的广泛认可,连续3年荣获省级荣誉。校团委实施的“大学生医疗义诊志愿服务项目”被团市委评为白城市优秀志愿者服务项目。两位志愿者活动指导教师被评为第三届吉林省志愿服务优秀个人。
“学生组织+校园活动+专业特点”,构建特色校园文化育人载体。他们发挥学生组织的主观能动作用,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注重人文、科技、艺术与医学专业特点的融合,强化特色,提升水平,注重内涵,亮化品牌,完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带动校园科技文化活动水平整体提升。形成校园文化精品项目——学生社联文化艺术节、校园文化艺术节、 趣味运动会、“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充分发挥品牌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和育人功能。学校现有27个学生社团,涵盖实践生活、理论学习、文艺体育、兴趣休闲等方面,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学校团委建立和完善健全社团工作机制,努力提高社团活动质量,以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丰富在校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官网+微博+微信”,打造网络新媒体宣传平台。今年11月初,学校团委的微小编们又开始紧张地忙碌起来,为即将开始的“医专好声音”校园歌手大赛微信投票活动进行紧张地筹划。2014年6月,团委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医专新青年”开通,这是继2012年校团委官方网站、微博开通后,医高专团委依托新媒体探索服务青年途径的又一崭新举措,是三位一体理念在团宣工作方面的全新演绎,“官网+微博+微信”三方联动,抢占舆论阵地,扩大团组织的影响力,构筑全新的网络宣传交流平台,更好地服务青年。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例,经过近一年的运作,截至11月,已有固定关注用户4678人,发送图文信息6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