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生活百科
3上一版  下一版4
 
冬季供暖期 谨防“暖气病”
如何去除冬天车窗上的雾气
大蒜吃法花样多
新羽绒服先晾15天
三招巧得婆婆心
治干咳无痰方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下一篇4 2015年12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冬季供暖期 谨防“暖气病”

 

冬季气候干燥,空气湿度小,尤其近来北方各地开始供暖后,室内更加干燥,容易使人产生口干舌燥、头晕眼花、胸闷气短、烦躁不安、全身出汗、四肢无力、咽喉疼痛、鼻孔出血、血液浓缩、血黏增高等一系列症状,医学上把这些由暖气引起的症状称为“暖气综合征”。专家提醒,长时间待在干燥、通风不良的暖气房间里的人会出现如下健康问题:

尿路受阻易感染。冬天暖气屋内太干,体内水分丢失比平时多,如果喝水少,尿量也会越来越少。正常人尿量应该在每天1500~2000毫升,这能起到冲洗尿路、避免泌尿系统感染的作用,如果尿量过少,就会增加患泌尿道感染和尿路结石的风险。

皮肤缺水易瘙痒。冬季气候干燥,加上暖气更燥热,皮肤难免干燥,容易瘙痒,不当抓挠还会弄破皮肤,造成皮炎。另外,冬季户外风大物燥,室内室外的环境变化会影响泪液的循环,容易引发干眼症。

身体缺水心血管易出问题。暖气易“抢走”人体的水分,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引起血压下降及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另外,屋里暖气过热,和室外温差太大,可能导致血压波动大、冠状动脉“不堪重负”,引发冠心病。同时,对肺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而言,“暖气病”引发的呼吸道感染很容易导致心慌、胸闷等症状。

造成“暖气病”的最大原因就是空气干燥,人体水分丢失而没有及时补充。专家建议,供暖期间,应尽量多喝开水,冬天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喝水,久坐不动、经常熬夜、大运动量等人群更要多喝水。此外,还要多吃各色蔬菜,多吃水分充足、含有多种维生素的水果,如苹果、梨、橘子等。

另外,冬天室温稍微低点对健康更有利,室温在15℃~20℃(17℃最佳)时,脑力工作者的工作效率最高。一般早晚各开窗通风一次,每次开窗时间不少于30分钟。同时平均两天进行一次熬醋熏蒸或过氧乙酸消毒。                               (文 宇)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