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艺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牛心套保之冬
总书记的话语如春风
嫩江之冬
温暖着不说话
草原明珠 鹤乡白城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下一篇4 2015年12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牛心套保之冬

□李显文
 

冬天,冰雕玉砌、银装素裹的牛心套保是向你发出圣洁的邀请。

一场大雪过后,牛心套保和东北大地一望无垠的雪野连在一起,共同构筑了童话般的银色天堂。

雪的洁白与宁静,柔软与纯净,磊落与厚重,使我们领悟到“精神澡雪”的意蕴。它以诗意般的沉默,赐予人们诗意般的思索。

梦想、渴望、追求、向往,是一切生命的本质。奇寒酷冷,并没有降落万物生命的风帆,而是更加强了它们的筋骨。那些深扎在冰天雪地下面的根须,那些冬眠在泥土下面的各种动物,那些游荡在坚冰下面的各种鱼鳖虾蟹,则像蓄势待发的士兵,在静静地等待着生命的冲锋号角。

数九隆冬中的牛心套保变成了冷艳的白色调,从绿到极至、黄到极至到白的无边都让人们感动。尽情领略它的冷韵和风情,会使人感到无比的新奇和强烈的刺激。会让所有的欢歌笑语伴随着清新的空气,幻化成无比的惬意与幸福,在冰雪的世界里尽情地释放。

冬天是牛心套保一年四季中最繁忙的季节,因为只有冰层在十几公分厚以后,大车小辆才能在冰上行走。

成熟的芦苇也到了收割的季节,在还没有收割机之前,人们便磨好镰刀,备好推刀、钐刀,做好鞋袜,要下塘收割芦苇了。由于劳动强度大,收割时间长,家家要做丰盛的饭菜,备上好酒,这是牛心套保职工最繁忙,也是人们最高兴的时候,收割的芦苇垛像一个个金山银山。割完芦苇,周围村庄的人便开始到芦苇塘里搂草了,大车小辆,肩背人扛,又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也就是我国处在计划经济的时代,芦苇对于农民可是宝贝。那个时期农业生产“以粮为纲”,不许搞其他副业,凡是能挣钱的道都被视为资本主义而被批判,叫做“堵不住资本主义的路,就迈不开社会主义的步”,唯有芦苇由国家收购造纸。所以,每年封冻以后,生产队就组织人力抢打苇子,是当时农民的一项副业收入。

除此以外,农民还用芦苇编炕席、茓子,盖房子作房箔,把苇叶子搂起来作烧柴等等。可以说,芦苇的全身都是宝。

随着机械化程度的飞速发展,现在的芦苇收获从收割、捆包、码垛、运输全部是机械化。每到冬日,牛心套保机声隆隆,大车小辆往来穿梭,一派丰收繁忙的景象。

极目远眺,山如玉簇,林裹银装,整个牛心套保变成了雪的世界,满眼是白茫茫的一片。天降瑞雪,乃是牛心套保的一大奇观。天上彤云密布,地上朔风凛凛,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雪花飘下来了。起初,雪花似絮翻飞,轻轻地、柔柔地随意飘落。陡然间,雪花变得如同鹅毛,密密麻麻,铺天盖地,在一阵阵北风的呼啸声中,又像蝴蝶一样漫天飞舞,像梨花似的四处飘洒,在天与地之间交织成一面硕大的白网。远处的景物看不见,也分辨不出哪是天、哪是地,似乎天和地此时已经融成了一体,又被送回到混沌之初。这奇绝迥异的情景,使人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兴奋,仿佛置身在梦境,觉得自己已不复存在,也像那飘舞的雪花一样,融进了这风雪交加的天地之中。

牛心套保的美不是奇、不是秀,更不是幽,而是纯真和质朴,和谐与自然。北京的颐和园、上海的豫园以及苏州的园林,美是美矣,可惜都是由人工建筑而成。

怎么能比上至今仍保持着自然的原貌,山山水水皆是本色的牛心套保。如果说,名山大川给予人们的是感官上的享受,那么,牛心套保给予人们的则是心灵上的抚慰。饱受城市喧嚣、污染困扰的人们,如果来到牛心套保,亲眼看到它的原始的神奇,一颗躁动的心便会顿时平静下来,油然升起的是温馨的感觉,这种崇尚自然、走近自然、回归自然的境界,不正是人们梦寐以求的吗!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