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北区是具有典型农业县份特点的市辖区,如何突出比较优势,做好农业大文章?转方式调结构,指导农户由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成为洮北区农业发展的主方向。据统计,截至目前,洮北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785个,家庭农场注册数量33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这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迸发出的巨大活力,正逐渐成为带动当地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生力量。
土地承包,包产到户,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家一户的小生产难以对接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怎么办?在生产经营中互相联手、“抱团”发展,成为了新的选择。
平安镇鑫合红干椒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初,就以村企联建的方式,成立了白城市艾高食品有限公司红干椒生产基地,确立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制定了生产标准化、产品高档化的发展路径。
同时,作为红利,合作社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社员手中的红干椒,并在苗木价格等方面提供优惠,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2015年公司以合作社为基础发展订单红干椒400公顷,受益农民达700户。合作社也由2011年组建时的8户发展为现在的73户。
联手经营,取长补短,才能放大优势。农民相互联合组成合作社,犹如“小分队”组成了“集团军”,集聚合力干大事。
长利水稻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由17家农机户联合组成,现拥有大中小型拖拉机、插秧机、水稻联合收割机及各种配套农机具40余台套,价值超300万元。这些装备不是一个农机户能买得起的,也只有合作社才有这个实力。合作社还积极探索自主生产与服务生产相结合的发展方式,除社员自身2000亩耕地作业任务外,组织社员开展跨村、跨乡生产,将触角伸向周边乡镇,扩大作业面积,增加社员收入。
与合作社相比,家庭农场的规模虽然小很多,但却大于普通农户。这种介于合作社和普通农户间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很适合当今农村的家庭承包经营体制。
2014年9月,德顺蒙古族乡先进村刘铁柱为了把养鸡做成规模产业,成立了白城市泽慧家庭农场。他采取原生态的养殖方式将鸡散养于自己承包的50公顷林地中。同时承包了20余公顷耕地作为饲料地,全部施用有机肥。目前,刘铁柱正在申请注册“泽辉”商标,主打“生态养殖”牌,力争使农场产品走上品牌化发展之路。
坚持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如今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已覆盖洮北80%以上的行政村,在农业生产经营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