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湃,曾任白城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中队中队长,现任白城市公安消防支队洮北消防大队海明西路中队指导员。
于湃出生在松原市长岭县农村的一个“消防世家”,他的二爷、叔叔曾是中国第一代、第二代消防兵,耳濡目染的家庭环境令少年时的于湃一直向往军营。2003年的冬天,于湃穿上了军装,实现了成为于家第三代消防兵的梦想。
入伍以来,在无数次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于湃始终冲在前,始终把人民的生命与利益牢记心中,用青春和热血展示了新一代消防人的亮丽风采!
烈火铸忠诚 卫士谱壮歌
于湃曾被保送进入昆明消防指挥学校学习,并以优异成绩毕业学成归来。入伍13年,他先后参与全市多起重、特大火灾扑救工作1200余次,抢险救援800余次,救助遇险群众200余人,成为驰骋火场的红门卫士!
在“2007年白城华金纸业重大火灾”扑救中,该企业原料三苇场完全陷入火海,苇垛有4层楼高,当时风力六七级,火焰高达20余米,火势迅速向四周蔓延,直逼不远处存储量20吨的油罐库,爆炸随时可能发生。呛人的烟雾裹挟着热浪被狂风吹向四周,让人无法靠近。于湃和战友们第一时间抵达火灾现场,面对现场严峻的形势,作为中队班长兼主战车辆的驾驶员,于湃果断指挥,带领7名战友连续49个小时坚守在岗位上,利用一台水车连续为火场供水,阻止火势扑向油罐库,保证了油罐库的安全,同时也因其连续奋战使火势减弱,为抢占灭火先机、打赢此次救援抢险的彻底胜利,奠定了基础。
虽然这是于湃第一次亲临这样重大的火灾现场,但他毫无惧色,始终战斗在火势最凶猛的地点。几次火势蔓延到消防车附近,火龙就在头顶燃烧,他判断准确,指挥得当,在保证战友安全的同时,科学有效地使用水枪击退烈火。经过全体参战官兵三天二夜的激战,大火终于被彻底扑灭,厂区部分苇垛、厂房、成品库、液氯储存罐和居民区安然无恙,并且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使火灾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于湃也因其在此次灭火战斗中的突出表现,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
作为红门卫士,不仅时刻肩负着灭火救灾的光荣使命,同时,在所在地还起到重大活动的保障作用,尤其在处理突发事件方面,对消防官兵更是无比巨大的考验!
2009年7月的白城黑水靶场室外温度高达40℃,于湃和战友们驻扎在这里,负责中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的安保工作。
在7月19日的演练过程中,一架歼7战斗机在进行俯冲特技训练时因操作不当坠毁,两名飞行员不幸牺牲。坠毁飞机的机尾处浓烟滚滚已燃烧,尚未爆炸的飞机油箱的燃油正不断向外渗漏,机上剩余的导弹还没引爆,在高温的作用下,随时可能发生爆炸,一旦爆炸,将直接危及周边参演人员和车辆的安全。
险情就是命令,在指挥员下达命令后,于湃让其他人员迅速撤离事故现场,他带领3名战斗员,持两支泡沫枪近距离展开灭火战斗。在火势没有减轻之前,于湃手握泡沫枪毫不懈怠,始终近距离进行扑救,3个小时没有停歇,硬是以顽强的意志将烈火扑灭,没有发生二次爆炸,完整保存住了飞机上的黑匣子。大火扑灭后,于湃并没有放松警惕,而是极其负责地彻底检查事故现场,防止复燃和引爆。这次火灾扑救的成功,于湃得到了沈阳军区副司令员的高度赞扬,中俄官兵交口称赞中国消防军人的勇敢与顽强。
多年来,于湃屡获殊荣。曾荣获吉林省公安消防总队新训团嘉奖、全省消防部队执勤岗位练兵训练标兵、省公安消防部队2014年度基层中队优秀指挥员、市公安消防支队优秀基层指挥员;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公安消防支队十佳标兵、中队长岗位标兵、优秀士兵,勇夺市公安消防支队第一届“超级战士”争霸赛冠军;荣获个人三等功3次。
神勇出精兵 一切为打赢
作为特勤中队的中队长,于湃深知重任在肩,作为消防特勤队伍的一分子,如果不能最大程度的掌握先进救援装备的性能、不能令装备在战时发挥最大能量效用、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被救人员的创伤和损失,就是失职和失责。
特勤中队的特种器材种类繁多,无形中增加了熟练掌握这些器材性能、参数的难度。面对这种情况,于湃抱着“特勤人专啃硬骨头”的精神,逐一对照器材操作说明反复研究、操作,在日积月累中,于湃掌握了中队所有器材的性能与使用方法,成为中队的“装备通”。
有什么样的干部,带什么样的兵,从战士走到主管的岗位,于湃最清楚表率的作用和榜样的力量。因此,他把“打铁先要自身硬”当成自己努力的方向,把一切为打赢当成自己带兵的目标。
2014年,省公安消防总队基层指挥员比武竞赛方案下发到中队。这是全省范围内的一次最大规模、最具影响力的比武竞赛,无论技术装备还是人力物力投入,都是规模空前的,这次竞赛也是对官兵训练的一次检验,更是成果展示。赛前,于湃认真完成训练科目的所有内容,训练以外的时间,于湃在平时体训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给自己增加强度和难度。每天无论本职工作多么紧张,基础训练多么累,他都坚持每天7公里的环城跑步、10组单杠、10组双杠。当夜深人静时,别人的鼾声响起,他却在灯下钻研技术动作。高强度的训练使他的双臂、大腿经常肿胀疼痛,膝盖积液,每个训练动作他甚至练上百遍千遍,手上的血泡变成了厚茧,可丝毫没有影响于湃第二天精神百倍地出现在训练场上。
有战友问于湃为什么这么拼命,于湃把这个问题当成了一堂政治课,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吐露给大家:“消防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出警时身上的服饰装备就超过25公斤,再拎上近20公斤的水带和设施,就将近50公斤,在这种负重的情况下,人会大量流汗,戴着呼吸器去爬楼、救助别人,如果你的体能不行、体力跟不上,根本完不成救援任务。所以,训练场上流汗就为了救灾现场不流泪。”
落汗成金。通过系统的刻苦训练,于湃凭借强健的体魄和过硬的军事素质参加比武,以4个科目综合成绩第二名赢取了全省基层指挥员比武竞赛的佳绩。
于湃对战士亲如兄弟,他把每次出警当成生死攸关的考验,作为中队主官,必须科学指挥,全力以赴确保人员安全,正是基于这种思想,于湃对工作认真执着,脚踏实地又勇于创新,总结出了一整套科学而行之有效的基层带兵管理办法,培养出一支骁勇善战的优良队伍。
作为消防兵,不但要有超强的体能,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针对消防救援工作的特殊性,于湃特别注重战士尤其是新兵的心理疏导和思想工作。遇到惨不忍睹的恶性事故现场,他和老兵总是冲在前面,有个别年轻战士会出现应急呕吐、眩晕等症状,针对这种情况,回到中队,于湃马上与这位战士沟通,令其通过面对面的谈心、交心和自己多年救援经验给他们上一堂课,让他们知道救人于危难是消防人的责任,而后同时配合自我心理调节,缓解压力,减少心理负担,帮助其快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消防战士。
于湃把时间和精力全都放在了消防事业上,唯独忘记了自己。他的小家与部队近在咫尺,可是婚假没休完就返回了中队;女儿出生时他正在火场,如今,把家庭的重担又全部留给了妻子,但他无怨无悔。
入伍13年,于湃的工作性质把他铸就成了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由于工作突出,支队党委高度信任,经研究决定将他派往新的岗位任职。
2015年2月,于湃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接任白城市公安消防支队洮北消防大队海明西路中队指导员。面对新的挑战,原本对指导员工作并不陌生的于湃迅速进入角色,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思想政治工作上,同时负责抓中队全面工作,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也更大了。新的岗位,新的起点,但是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带好队伍,练就过硬的本领,全身心地投入到消防事业中去。于湃始终觉得是部队造就了他,他要以百分之百的努力回报部队,回报多年来关心他的领导和战友们。
后记
消防兵是国之脊梁,消防兵是民之臂膀,正是许许多多像于湃一样的消防军人置生死于度外,临险境慷慨直闯,以血肉之驱担起了生命的重量,以青春年华架起了一方祥和的桥梁,才赢得了当地群众的高度评价和赞扬。
于湃和他的战友们一如既往为鹤乡的经济腾飞、国民安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