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奇峰 于淼 薛嘉峰
水草丰美,群鸟翱翔,水天一色……近年来,拥有22万亩湿地的大安市,通过实施湿地保护工程,建立以湿地公园等为主的湿地保护体系,对湿地进行抢救性保护和有效恢复,成效喜人,湿地重现生机。
管理与规划并行
近年来,大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湿地保护管理利用工作,将嫩江湾湿地公园作为“倾力办好三园”的战略构想之一,写入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之中,谋求以嫩江湾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为龙头,带动该市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该市主要领导视察湿地保护情况,分管领导经常调度进展,现场办公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还成立了正局级建制的嫩江湾湿地保护开发管理办公室,配置事业编制20名,负责该市旅游及嫩江湾景区管理工作。立足资源优势,精心编制开发建设规划。2011年,聘请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了《大安市旅游开发总体策划与研究》;2012年,聘请新加坡邦成规划咨询公司设计了《大安市旅游总体策划》;2014年,聘请大连六环设计院设计了《大安嫩江湾湿地公园园林景观设计》。2015年启动了牛心套保湿地公园建设总体规划与湿地公园控制性详细规划,月亮湖景区旅游总体规划也在推进中。
保护与开发并重
大安市委、市政府站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坚持“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借助我省建设西部生态示范区的契机,实施了清淤疏浚、退耕还湿、植被恢复、渠桥涵闸建设等多项生态保护工程,使退化湿地得到恢复。
河湖连通工程规划实施26项工程,完成境内37个水库、泡沼95.4公里渠道开挖以及64个建筑物工程。目前已实施了它拉红泡连通工程、牛心套保至大岗子泡连通工程、幸福干渠至平安水库连通工程,并实现通水。玉龙湖至黑鱼湖连通工程也已得到批复。
有了水,就有了生机。它拉红泡河湖过去干涸的渔场如今是一望无边的碧水。附近马营子村党支部书记孙喜斌说:“以前刮风的时候风沙都能吹进嘴里,老百姓一年四季也不敢开门窗,否则屋里到处是沙土,自从这两年引来了水,村里的环境变美了。我们的窗户也能打开了。”
加大保护开发管理力度。2011年以来,嫩江湾景区先后在外滩保育区和功能区栽植乔灌木600余万株、种植花卉300余万株、绿化景观带20余公里,绿化面积覆盖了全部功能区;对景区内旅游导览图、规划展示牌、路标、指示牌、标志牌、交通示意牌、安全警示牌等进行了规范安装;修建广场1处、停车场1处、三星级旅游公厕3座,安装马路条石30公里、修步行栈道1500延长米、重新包装设计江湾码头2处,完成了景区亮化工程;相继开展了嫩江湾广场、亲水荷花池及游客咨询中心等项目,大幅提升了景区品位。牛心套保国家湿地公园围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要求,进行了公园景观和基础设施建设。两处景区成功跻身国家湿地公园,2015年两处景区又成为省级水利风景区,牛心套保国家湿地公园还被列入全国569个国家湿地公园中的23个重点国家湿地公园。此外,月亮湖等景区也相继投入大量资金,完善了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生态与民生双赢
水光潋滟、苇荡无边﹑碧草连天、鹤舞鸟鸣,通过湿地修复与保护工程,大安湿地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不仅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更带来真金白银。
嫩江湾依赖湿地生存的169种湿地植物和239种湿地野生动物得到有效保护。今日嫩江湾已是水草丰茂、芦苇成片、绿柳成荫,多年不见的香蒲也重现生机。走进保护区,处处都呈现出野鸡成群、雁鸭纷飞、百鸟翔集的壮美景象。拥有优美的生态环境,具有震撼力和标志性的景点,以及设施完善、充满人性化服务的嫩江湾国家湿地公园,成为广大市民和省内外游客新的休闲和旅游去处。景区的华丽嬗变不仅让游人点赞,也让来自韩国的摄影家为之陶醉,他们用镜头记录着美景美色。据不完全统计,每年都有几十万名游客来到这里观光。
牛心套保实施湿地资源保护措施,植被面积逐年扩大,芦苇产量由过去2000吨增加到现在的8000多吨;利用这里的优质芦苇制作的芦苇工艺画,参加浙江义乌举办的中国森林产品博览会、吉林长春农博会、沈阳东北文化产业博览会、武汉中国森林旅游节暨生态休闲产业博览会展示,都收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他们还利用中科院东北地理所“苇——蟹(鱼)——稻”复合生态农业成功模式,在苇塘养殖河蟹,实现了职工增收。苇塘负责人介绍,2015年芦苇蟹产量达到25万公斤,产值达到1200万元,苇塘养鱼产量2500公斤,产值10万元,养殖户人均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