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生态旅游方兴未艾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2016年1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态旅游方兴未艾
——“十二五”白城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二
表1 2011年以来白城市旅游市场的发展状况
表2 2011年以来白城市旅游部门接待能力统计
 

●白城市统计局

近年来,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吉林西部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白城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白城特色旅游业,努力打造“一线八点”精品旅游线路,打响“湿地生态、军事体验、民俗风情”三大特色旅游品牌,促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确定我市旅游产业的总体发展思路:以发展生态旅游为定位,以“一线八点”为引领,“串点成线、辐射带面”,全力打造“三大品牌”,精心培育“六大系列产品”,努力把白城建设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生态旅游强市,以此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5年来,我市旅游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态旅游已成为白城旅游吸引域内外游客、旅游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的主导产品。

一、生态旅游产业链初步形成,创牌晋级成果显著

现在白城已初步形成了以向海、莫莫格为核心的湿地生态风光游;以查干浩特、姜家店草原为代表的草原风光、蒙古族民俗游;以平台实验基地和黑水靶场为依托的军事体验游;以嫩江湾、哈尔淖及月亮湖等为载体的休闲度假游;以洮南府、城四家子古城和汉书遗址为代表的人文历史景观游;以哈尔淖、向海、月亮湖冬捕为载体的冰雪节庆游。2011年镇赉县被授予“白鹤之乡”称号;2012年大安市荣获“中国休闲垂钓之乡”称号;通榆被命名“中国丹顶鹤之乡”。2013年向海4A级旅游景区被评为首批全国低碳旅游示范区。2014年,白城市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荣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目前全市拥有国家A级景区13个,其中4A级风景区4个(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嫩江湾国家湿地公园、查干浩特旅游度假区),3A级风景区3个(通榆墨宝园、月亮泡水利风景区、嫩水韵白水利风景区),2A级风景区6个(镇赉哈尔淖渔场度假村、大安五间房水岛乐园、通榆兴隆山黄榆景区、洮南四海明珠度假村、包拉温都杏树林景区、通榆县瞻榆神榆森林公园),主要旅游景点150余处,星级宾馆(酒店)10家,旅行社30家,专职导游员350名,直接从业人员近万人,实现了白城市旅游产业在历史上的新突破。5年来,我市旅游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态旅游已成为白城旅游吸引域内外游客、旅游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的主导产品。

二、旅游总体规模逐年扩大,接待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1.总体规模逐年扩大,并保持较高增速。在全国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市旅游业也迅速发展,旅游人数的总体规模逐年扩大,5年来一直保持15%以上的增长率。2014年,白城市全部旅游人数达276.15万人次,其中国内旅游者274.68万人次,境外旅游者1.47万人次,全市旅游总收入5年来也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2014年达到38.42亿元;2015年,我市全年预计旅游接待人次达317.57万人次,同比增长15%,是2010年的2.1倍,其中预计国内旅游者316.06万人次,境外旅游者1.51万人次,白城市旅游接待人次年均增长率约为16.7%;2015年预计旅游收入达到46.1亿元,同比增长20%,是2010年的3倍,其中,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为428.62万美元,国内旅游收入为45.85亿元,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率约为26.7%。

2.生态旅游接待能力有了较大提高。5年来,全市旅游管理机构数量7个,旅行社由16个逐年增加至30个。2014年有1家国际旅行社落户白城,填补了白城没有国际旅行社的空白。星级饭店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近2年略有回升,2014年白城市星级饭店共有10家。2015年预计全市旅游管理机构数量、星级饭店与2014年持平,分别为7家、10家,旅行社增至30个。

三、规划引导,注重项目建设,转型升级呈现新态势

1.规划布局更合理。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完成了《白城市生态旅游精品线路规划》、《白城市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4-2025)》、《白城市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用规划作引导,整合优化市域资源,以“一线八点”为主轴,研究设计各具特色的旅游线路。目前,共开发设计旅游线路82条,主要包括:区际旅游线路47条(其中:省内旅游路线9条,跨省旅游线路38条),市内旅游线路19条(其中:精品旅游环线3条,主题旅游线路7条,乡村旅游线路3条,访古旅游线路6条),市内一日游线路16条。

2.项目建设更有力。坚持抓项目就是抓旅游的竞争力,加快推进一批具有示范性、带动性的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全市共实施旅游重点项目37个,计划投资92.76亿元。主抓了查干浩特旅游综合服务体建设、墨宝园(二期)开发、大安嫩江湾文化广场建设等15个新建项目和向海新博物馆、城四家子古城和双塔遗址修复等14个续建项目。通过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向海、莫莫格、嫩江湾、查干浩特等主要景区的旅游基础设施,有效提升了景区品位和吸引力。

3.主体培育更坚实。加快推进旅游示范点、旅游功能区和服务业集聚区等平台建设,实施白城市旅游产业升级工程,对全市旅游产业进行提档升级,使全市旅游企业在数量上有了极大增加、质量上有了显著提升、体量上有了迅猛扩大。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荣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成为我市唯一入选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称号的景区。积极引导星级饭店、星级宾馆转变经营策略,在保持服务品质的前提下,实施大众化经营,满足个性化需求。支持旅行社做大做强,加快旅行社品质评定。通过宏观指导、政策扶持、品牌创建等一系列举措,全市旅游产业规模和实力得到不断增强。

四、内外并举,注重市场宣传,品牌推广迈出新步伐

1.潜在市场创新开拓。支持鼓励具有一定市场拓展能力的景区、宾馆、旅行社等旅游企业自主开辟潜在客源市场,并在媒体上开展宣传,形成政府负责“形象营销”,企业负责“产品营销”,媒体负责“内容营销”的新机制。同时,充分利用各种展会平台,组织全市知名旅游商品企业参加了浙江义乌“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暨“旅游商品大赛”、 东北亚博览会暨吉林省旅游大集和中国北方旅游交易会,宣传推介我市三大旅游品牌,展示销售我市特色旅游商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区域市场扩大合作。积极促进中蒙自驾游项目的开通,与兴安盟旅游管理部门组织20余家旅游企业开通了中蒙自驾游旅游专线;鼎力协助吉林市旅游局来我市举办旅游宣传推介会,建立起两地旅游资源共享、线路共推、游客互送、政策互惠的共赢模式。利用区位、交通优势,加强与兴安盟、齐齐哈尔、松原等周边地区旅游合作,打造各具特色、联系紧密的区域旅游经济联合体,共同开发以草原、鹤和冬捕为主题的旅游线路,实现了区域合作、联动发展。

3.本地市场精耕细作。在巩固区域市场、拓展潜在市场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本地市场。一是主流媒体促宣传。在央视、白城电视等主流媒体投放影视广告片;在白城日报等报刊、杂志和网络开辟旅游专栏;开通了白城旅游网和微信、微博公众平台,介绍白城特色资源、地方人文、美食攻略、周边景点。二是组织活动聚人气。开展了“5·19中国旅游日”暨“旅游服务进社区”活动,在海明路步行街及吉鹤广场举行了活动启动仪式,各景区、酒店、旅行社向市民免费发放折页、画册等各类旅游宣传资料及相关景区(点)免费及折扣优惠券5000余张,进一步提高了景区景点知名度,激发了群众参与旅游的热情。启动了2015·身边的家园“爱家乡·游白城”文化之旅系列骑行活动。整个活动历时一个半月,骑行一千多公里,体验了嫩水韵白、红色记忆、古城寻踪、鹤舞向海、母亲河溯源五条旅游线路,促进了白城文化、体育、人文、休闲旅游融合发展。对活动进行了集中性、多渠道、大密度的宣传,国内知名网站“今日头条”、吉林旅游网、“悠游吉林”、白城电视台、白城移动客户端都对活动进行了报道,大大提升了我市旅游的知名度。为充分展示这次活动带来的社会效应、旅游效应、文化效应,启动了2015 “爱家乡·游白城”文化之旅系列活动图片展,将活动精彩画面精心制作成28块图片展板在各社区、广场、学校、机关及各县(市、区)巡展,进一步加大了旅游宣传推广的力度,扩大了白城旅游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三是办好节庆造氛围。今年举办了通榆杏花节、大雁放飞节、大安嫩江湾垂钓节、牛心套保品蟹节等一系列节庆活动,并打造以月亮泡冬捕节为龙头的冬季旅游品牌,推出以月亮泡、哈尔淖、向海、四海明珠、查干浩特为主体的冰上捕鱼、滑雪等冰雪旅游产品,不断激发公众的旅游热情。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