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毕塬 李博)自“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通榆县委组织部按照县委要求和部署,积极融入中心,将组织工作与脱贫工作深度融合,为构建全县“大扶贫”工作格局、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狠抓队伍转作风,提升工作推动力。结合2015年度考核,在对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年龄结构、履职情况、能力水平、工作绩效进行分析研判的基础上,选优配强乡镇主要领导,为深入推进扶贫攻坚提供有力保障。为整合“智力”,着力打造一支适应精准脱贫新任务新要求的党员干部队伍,推动工作保质高效开展,从全县抽调382名党员领导干部组建90个帮扶工作队开展驻村帮扶,通过县级领导包保帮扶、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协调引进项目99个,帮扶物资折合人民币1586.6万元,为脱贫攻坚增添了动力。注重发挥党员干部监督管理效能,向在开展精准脱贫工作中出现的“庸、懒、散、慢、浮,等、拖、推、靠、要”等问题“开刀”,有效转变了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推动了党员干部管理与精准脱贫过程精细化,机制常态化。
夯实载体筑基础,提升脱贫攻坚力。加大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投入,县财政累计拨付资金1220万元,使全县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全部达到了10万元,较好地解决了村级党组织没钱办事、没人办事难题,切实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培训力度,提高履职能力。采取集中授课、现场观摩、研讨交流等方式,分批次对基层党组织书记进行精准扶贫、电商扶贫等内容的集中培训,提高了“领头羊”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能力。创新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利用党员远程教育设备,加强对农村群众关于农业知识、种植养殖、田间管理等内容的培训,使农民由传统型向技术型转变,加快了脱贫步伐。同时深入开展“远程教育助力电子商务”活动,在村级组织规范化服务建设基础上,为其提供场地、水、电等基础保障。在试点村的“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内,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宣传农村电商,营造良好氛围。
完善机制强保障,提升主观能动力。全面落实领导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制,建立完善脱贫定期调度、攻坚考核、激励约束、监督管理和年底专项述职等推进机制,充分调动贫困乡镇领导干部积极性。完善考评机制,将精准扶贫纳入年度考核,加大农民群众满意度在考核结果中所占的比重,考核结果作为乡镇党政班子考评的重要依据。完善驻村工作管理制度和考核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驻村工作队和工作人员管理,主动树立与贫困村“共荣辱”的思想意识。持续落实“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提高脱贫过程的公开度、透明度,保障基层脱贫工作不放“空炮”、“哑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