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通榆专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优化经济促绿色发展 聚焦生态铸美丽家园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2016年2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优化经济促绿色发展 聚焦生态铸美丽家园
——通榆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生态经济城市”2015年工作综述
2015年10月14日,县委书记孙洪君带领包村部门及企业深入兴隆山镇开展创建帮扶对接工作。在对帮扶村逐一走访后,召开了座谈会。孙洪君从深入学习、统一思想、注重结合、明确主体、强化理念、完成任务等六个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创建工作要求。
县长杨晓峰带领帮扶部门及企业到新华镇对接创建工作,对新华镇两个重点屯进行实地调研,并对下步创建工作的开展作出了明确部署。
2015年5月25日,通榆县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生态经济城市”工作动员会(县、乡、村三级视频大会)在向海大酒店第一会议室召开。
近年来,该县绿色能源产业发展不断提速增效,呈现出喜人发展势头。图为坐落于通榆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通榆县三一风电装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项目总投资100亿元。
通榆县污水处理厂,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投入使用后日处理污水能力将达到3万吨,处理标准达到一级A。
国家级生态镇——兴隆山镇政府所在地长胜村道路硬化率达到100%,街道绿化、亮化已经实现全覆盖,村屯卫生环境不断改善,百姓生活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全县最大规模化养殖小区——通榆县维多利草原红牛养殖基地,建有840平方米堆肥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100%。
自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生态经济城市”工作开展以来,全县各部门(单位)积极行动,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发动。图为新华镇政府在公路沿线粉刷150米生态创建宣传墙,让群众更直观的了解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生态经济城市”工作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
 

●杨丽娜 苗树文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加快建设美丽中国,描绘了新画卷。

近年来,通榆县以“生态经济景观”三位一体理念建设“生态经济城市”思想体系为指引,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建设工作,探索出一条更加适宜县域实情的绿色发展之路,持之以恒,全县经济社会实现了更好更快发展。

高度重视,开足马力,全面启动创建工作

2015年,是通榆县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县工作开局之年。该县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谋求突破,为生态文明建设交出可人的成绩单。

5月25日,该县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生态经济城市”工作动员大会召开,着力实施生态工业工程、生态农业工程、生态文化工程、生态旅游工程、生态城乡建设管理工程和生态安全工程,力争2——3年时间达到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标准,方向已明确,目标已确定,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工作大幕拉开。

在组织架构上,该县成立了由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四个班子主要领导任组长、副县级领导任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创建办公室,由生态工业、农业、文化、旅游、城乡建设管理、安全、综合、宣传等8个专项工作组构成,协调推进各项创建工作。

随后的6月4日,县委组织部正式发布了《关于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县 建设“生态经济城市”办公室抽调人员的通知》,最终确定了创建办公室具体工作人员。

7月27日,县政府派出工作组前往吉林省唯一一处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县的通化县考察学习。

10月8日,召开全县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生态经济城市”推进会,开通镇、瞻榆镇、兴隆山镇、边昭镇、双岗镇和向海乡等6个乡镇一把手代表全县16个乡镇向县里递交了《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镇目标责任状》。随会下发了《通榆县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县 建设“生态经济城市”2015年度主要工作任务》和《2015——2016年度通榆县创建帮扶生态文明示范村帮扶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26位县级领导带队,80个县直部门和69个企业共同帮扶75个生态文明示范村完成创建工作,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以城带乡,分级负责,一帮到底的生态文明示范村帮扶工作机制。

会后,各部门单位纷纷召开党委会议、专项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工作任务;组织开展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活动,印制宣传册、绘制生态文明建设墙体画、制作宣传板……创建工作扬鞭策马,蹄疾步稳。

使命如山,压力在肩,生态空间持续改善

县委书记孙洪君在全县建设生态经济城市干部培训班上强调,通榆的发展,是要我们的百姓在享受经济发展丰硕成果的同时,更要享有蔚蓝的天空、灿烂的阳光、清新的空气、纯净的水体、有机的食品、顺畅的交通、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享有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家园。

清风拂面风车转,碧水润乡地自丰。

风能资源是一种储量巨大、无污染、可再生的重要绿色能源,享有“蓝天白煤”的美誉。该县地处松辽平原西部风口地带,全境70米高度风速都在6.4米/秒以上,发展风电产业有着独特地域优势。将风能资源优势转化为能源产业优势——县委、县政府把发展风电产业列为“天字号”工程,作为实现绿色发展支柱产业。2009年以来,围绕风电基地建设、风电装备制造、风电综合服务等工作全力以赴,先后引进了东宝风电塔筒厂、三一风电产业园、华仪风机制造、双吉机舱罩、中能电力杆塔、微商特种电缆生产、金龙箱变等风电装备制造、零部件配套生产项目和泰盛风电综合服务等项目。

风电产业冲破桎梏,走出风雨。伴随着2015年12月26日通榆瞻榆500千伏变电站一次性送电成功,标志着制约该县风电基地建设的最大瓶颈——送出瓶颈得到彻底破解,将直接带动230万千瓦的风电场建设及拉动整个风电产业链的发展。截止2015年末,全县风电场并网发电达到100万千瓦,2016年还将完成装机容量80万千瓦,届时通榆将成为全省风电第一县。

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在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上,该县被国家寄予厚望。

全县执行生态保护红线、耕地红线,制定出台《通榆县生态保护实施细则》,不断完善生态保护制度。有序推进荒山荒地造林、农田防护林改造、村屯绿化美化、公路绿化、城市绿化美化等工程建设,全境林地面积达289.3万亩。2015年,该县完成造林绿化17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6.8%;开展环保大检查,依法处理乱砍乱伐16件,非法开荒43起,各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秸秆禁烧工作有效开展;城市交通噪声监测点位达到了158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的参数检查数据显示,空气质量优良天气为339天,占全年总天数的92.3%,生态空间持续改善。

引进外来水、滞留过境水、贮存地表水、持续供应水、保护地下水、节约使用水、利用循环水的“七大治水方略”持续发力。截止2015年末,该县引进洮儿河和霍林河水,为向海水库及周边湿地累计补水达5.3亿立方米;实施了丹江生态湿地建设工程,拦蓄文牛格尺河水流,打造湿地10万公顷,滞留水量达到8500万立方米;河湖连通一期工程已实现3个水库全部蓄满水和11个泡塘和2个湿地的蓄水,总计贮存地表水4.45亿立方米;退耕还湿试点项目顺利实施,退耕还湿面积达2.4万亩,河塘丰盈,鹤舞莺飞,域内水环境持续改善。

众志成城,精准发力,成效初步显现

2011年,在9个乡、11个村布点,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项目1.05万亩,现如今,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在全县得到普遍推广,累计实施面积达到了150万亩,推广面积的百倍巨增,彰显了该项技术在增产、节水、节肥、保温、保墒等方面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较的优势。

农牧业实现协调发展。涉农部门稳妥实施项目,以废弃地和盐碱地为载体,成功开发水田1万亩。“粮改饲”国家试点项目有序开展,种植青贮玉米1万亩,产量达到3万吨。膜下滴灌电力配套14.4万亩,65台光伏提水设备投入使用。机械化作业面积不断扩大,实施机械深松整地作业75万亩。倡导绿色农业,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播种面积稳步增加。地膜回收与综合利用农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有序推进。实施牧业转型项目,治理“三化”草原0.85万亩、种植牧草0.3万亩、草原围栏5万亩。畜禽养殖数量、规模不断扩增,红牛存栏达3万头,奶牛2.5万头,有机鸡500万只,肉驴1.5万头,向海大雁12万只。新建规模化、标准化牧业小区64个,规模化养殖比重提高到36.5%。通过发酵还田、生产有机肥等方式实现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7%以上。

城乡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扎实推进城市街路改造,新建(改造)街路10条,7公里,铺装面积达9万平方米。新建楼房全部采用电采暖供热模式,新建和改造电供暖建筑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水源地建设、北水厂改造和二次供水改造全面实施。完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建设公交站点212个,刷印停车泊位316个。城市规划管理实施意见正式施行,建筑市场秩序不断规范。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和市政设施维护,街路美化花卉达65万株,城市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标准不断提升。开展国省干线绿化带建设,补植乔灌木7.9万棵,路树刷白125公里。积极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社管信息平台网络资源实现共享,转办、督办民生事件1000余件。

重点村屯建设步伐加快。乡镇(场)突出抓好示范村、重点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谋划,合理摆布项目,重点加强村级活动场所新建(改造)、农民文化活动广场建设、危旧房改造、道路硬化、围墙、边沟修建和太阳能路灯安装。全县新建设农村公路127.67公里。兴隆山镇确定"4321"生态文明村镇建设思路,明确镇区先行,重点屯示范带动,统筹推进全镇创建,改善村屯围墙55.74公里、铁艺大门1939个、安装路灯230基;乌兰花镇完成示范村道路硬化6.8公里、围墙6700延长米、栽植苗木3.15万株,全镇柴草垛管理比较规范;瞻榆镇向阳屯、义合镇屯水泥路实现户户通,农户院墙改造基本完成;向海乡结合旅游景区公路沿线村屯特点,在大房屯等重点屯投入39万元栽植柳树、松树、杏树、丁香等绿化树种;八面乡完成龙山屯农户围墙建设改造工作;包拉温都乡争取省民委专项扶贫资金150万元,用于迷子荒村迷子荒屯围墙改造、彩砖铺设和太阳能路灯安装等美化绿化工作;团结乡政府所在地安装太阳能路灯96基,修建地下排水3232延长米;什花道乡争取财政项目资金260万元,维修了襄平村——金堡村20公里水泥路,修建了曙光村德喜窝堡——水龙山屯9公里公路路基;新兴乡评选美丽庭院40户,干净人家300户;同发牧场场直所在地新建水泥路3.6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104基;新华牛场利用畜牧危房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新修三、四分场屯中路1.75公里、排水边沟1290延长米、安装太阳能路灯71基。

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科学编制向海旅游总体规划,向海温泉度假村、向海生态植物园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向海湿地、丹江湿地、兴隆山蒙古黄榆、包拉温都杏树林、墨宝园、神榆森林公园、郁洋淀苇荡、三家子草原等8个景区景点简介编纂工作已经完成,初步完成风电、光伏牧业等2个绿色能源观光项目招商引资手册的编制。墨宝园成功通过省级文化产业发展评审会选评,申报市级非遗项目15个,省级非遗项目12项。做大做强领军企业,县域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加快。电子商务中心积极扩大域内电商规模,“云飞鹤舞电商孵化园”和电子商务产业园项目启动建设,淘宝特色中国·通榆馆投入使用,农村淘宝服务站加快转型升级,电子商务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培训电商创业人员2000名。文体局启动吉剧《向海魂》创作,送戏下乡60场次,放映农村公益电影2064次。教育局积极开展绿色学校参创工作,省、市级绿色学校达7个。

整合资源,汇集力量,帮扶生态村工作有序开展。组织部、财政局、审计局、交通局、农业局、水利局、文体局等7个单位,帮扶示范村屯谋划协调项目;政法委出资4万元,作为边昭镇佟家店村和铁西村制定编制规划费用;发改局发挥部门优势,帮扶示范村修建1公里水泥路;能源局和华仪风能公司为帮扶村购买10万块红砖,建设改造农户院墙;环保局资助八面乡四平村2万元,用于购置村部办公设备;经济局协调鑫源棉业帮扶迷子荒村1万元,改善村级活动场所;广播电视台帮助佟家店村10个屯解决有线电视入户问题;良井子畜牧场注重发动外出务工办企业的家乡能人参与畜牧场创建工作,该场外出务工能人郭明资助15万元,在场直所在地铺设砖路253延长米、安装太阳能路灯5基。

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清新的空气、更加蔚蓝的天空、更加清澈的水体、更加优美的环境——绘制美丽富庶通榆的愿景,正在照进现实。

本版图片由栾永强 李勇摄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