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新闻
下一版4
 
浓墨重彩庆新春 异彩纷呈惠民生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2016年2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浓墨重彩庆新春 异彩纷呈惠民生
——白城市“春晚”花絮
拉场戏《鱼塘风波》
歌舞《金猴闹春》
 

□张英 本报记者 李彤君/文 张风/摄

“春晚”是与年夜饭同等重要的新年“大餐”,到今年,白城市的“春晚”已举办18年。这是家乡的“春晚”,家乡人唱家乡歌,家乡人演家乡故事,虽然每年迎接新年的这台演出名字不同,如白城市春节文艺招待会、白城市军民春节团拜会……但老百姓统统都叫它“春晚”。

18年来,作为我市重要的文艺演出部门,白城市吉剧团、歌舞团有限责任公司,这个被大家称为“两团”的演出单位,不但承担着市里各项演出任务,而且每年新春来临之际,一台优美的“春晚”总会如期、保质地奉献给白城人民,成为这座城市迎接新年的文化大餐。那深深感染观众的欢歌笑语,那发自内心的阵阵掌声,都离不开演职人员的辛劳付出。他们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敬业精神,辛勤付出、倾情投入,铺就了“春晚”之路、快乐之路,展示着白城文化发展的实力与魅力。

奏响文化最强音

历年来,白城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广新局高度重视新春文艺演出这项工作,市领导亲临排练现场,督促、检查节目排练的进展,及时解决排演中出现的问题。

新春到来前,市文广新局及时召开启动大会,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下达演出任务。领导靠前指挥,提出了一切工作为“春晚”演出让路,克服困难,利用现有条件,节目年年有创新、演出年年有突破,节目无论在创作上还是选取上,都以“百姓所喜闻乐见就是好节目”为标准,把这台“春晚”打造成宣传白城、歌颂家乡的又一次良机。

白城市吉剧团、歌舞团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我市“春晚”演出任务已有18年,18年时光荏苒,在老中青三代文艺工作者的努力下,每一年都圆满完成了任务。

10多年前,白城“春晚”的舞台背景还是采用绘画等手工制作,简易的灯光所营造出的意境虽然显出朴素的美,但是和经济发达地区的文艺演出相比,还是相对简陋,正基于这个原因,演员们在制片人和总导演的带领下,以“用艺术弥补条件的差距”,以高超的演出来征服观众,用精心的排练、精彩的节目赢得观众的喜爱,每一年“春晚”现场,那雷鸣般的掌声就是对演职人员最大的认可。

提起10多年前的“春晚”演出,老演员李杰向记者讲述了当年的一些令人难以忘记的故事。虽然同志们接到“春晚”演出任务时内心无比兴奋,但是许多演出服装都不是为春晚特意置办的,而是在以往的演出服中挑选出来的较新戏服,为了能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大家共同努力,把一些服装进行修改,在新颖的舞台布景和因陋就简的各式舞台灯光效果上下功夫,在有限的条件下让每一年的“春晚”都达到最佳效果。

从2012年开始,多媒体进入“春晚”演出,舞台展现与国内高水准演出接轨,在声、光、电的结合下,使白城的文艺演出进入到了一个高层次的水平。

打造文化捧盛宴

每年定下“春晚”演出时间后,全体演职人员都严阵以待,进入2个多月的排练期。每年这个时间段里,一切以“春晚”演出工作为主,充分体现了市文广新局和“两团”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在排练“春晚”节目的同时,团里日常演出和排练任务依然进行,这就无形中给演职人员增加了工作量。但是18年来,团里老中青三代演员和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无一人叫苦叫累,无一人退却,始终坚守在排练场。有的人把身体的伤病埋在心底,坚持上场;有的人隐瞒家里的突发事情,依然准时出现在排练场,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在打造广大白城观众文化大餐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2016年“春晚”节目中,有拉场戏《鱼塘风波》的片断,在排练期间,闫喜坤摔伤小腿,淤血淤青的小腿肿胀疼痛,他坚持上台,同志们劝他先休息休息,别运动了免得造成二次伤害,他却说:“一年一度的‘春晚’,就看我们的了,这点小伤算什么。”在排练10个人的蒙古族舞蹈时,其中有一个跪转的动作,为了整齐,反复排练这个动作的10位女演员始终一丝不苟,把膝盖都磨肿了。有的演员膝盖磨出血后,渗出的血与排练裤粘到了一起,排练休息时,看到演员膝盖渗出的血迹,副团长付飞马上让团里的同志去买来10副护膝,给演员们穿戴上,希望多一层保护,减少伤痛。

“春晚”的排练时间基本是在隆冬时节的11、12月和来年的1月份,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时候,排练的剧场室内温度只有七八度,坐在剧场里都得穿着棉衣御寒。而演员们在这样的温度下,为了较好地完成动作需要,只能穿着单薄的演出服进行排练,有时一个节目下来,大汗淋漓,在室内的低温下坚持排练,无人抱怨艰苦的排练环境和有限的条件,都是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即便是周末也不休息。  

2016年的“春晚”排练中,舞蹈演员刘旖等几位同志都感冒了,到了排练时间,原本正在医院打吊瓶的刘旖举着吊瓶来到了排练场,轮到她上场时,她拔了针头就上场,大家都劝她不用这么拼,她却说:“全场这么多人,缺了我一个人,这个节目的排练就得停下来,我个人克服一点困难不算什么。”刘旖的做法感染着全体演职人员们,以她为榜样投入到排练中。

在“春晚”的舞台上,有母女、母子、父子、父女同台,有夫妻、有兄弟姐妹同台,在剧团职工中,有几代人工作在这里,遇有重大任务,都撇家舍小来到排练场,一些青年演员在加班排练时,孩子太小没人看管,就把孩子直接从幼儿园、学校接到排练场,孩子在下面玩,妈妈爸爸在台上演,这感人的一幕即便是不能登台的节目,也应该赢得掌声。

坚守艺苑求创新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白城“春晚”在开场舞蹈《欢欣鼓舞》中拉开帷幕,20位女孩手持20面大鼓,场面壮观地出现在观众面前。已经连续8年担任“春晚”总导演的闫喜坤在历次演出中,既是总导演同时也是演员,在2016年的“春晚”筹备排练中,他说:“2016年的‘春晚’与往年的节目质量和看点有了更大的提升,节目有创新,创新体现在编排上增加了新生代的音乐元素,如电声乐队表演的节目《我爱你中国》,用全新的音乐模式和手段,令观众耳目一新。”

《我爱你中国》这个演唱节目是由白城市群众艺术馆文艺部主任隋如创编,带领来自沈阳音乐学院的在校大学生王曦与社会音乐爱好者共同演绎,在白城“春晚”的舞台上,他们以昂扬的激情把红歌唱响。

在“春晚”的舞台上,这些文艺工作者始终觉得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18年“春晚”,18年白城文化人携手打造文化盛宴,这其中,无论是白城市群众艺术馆、白城市美术馆、文化各个剧场,还是社会业余文艺骨干,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都贡献出一份智慧、一份才艺、一份力量,每一台节目的成功举办,都是这些相关部门和同志们的通力合作和鼎立支持的结果。

在排练中,每面大鼓重达15公斤,需要边做舞蹈动作边手举着敲击,体现力量与美的结合,这个节目的表演已经超出了单纯舞蹈的范畴,整个表演过程中都以鼓点套路为主,在击打鼓点的同时,添加了一些高难度动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这给舞蹈演员提出了难题,但这些舞蹈演员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勤学苦练,最终完美地呈现了出来。

副团长付飞参加白城“春晚”演出已有16年,16场“春晚”16个“难忘今宵”,作为白城市至今唯一一位举办过个人演唱会的独唱演员,她不但要把自己的节目演好,还要天天带领演员们进行排练。对于一些主题性特别强的节目,如小品《回家过年》《常回家看看》等节目,都是最适合过年演出的,但是一次性演完后,就再不上台了,付飞说:“我们对待每一个节目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用心用意,下气力做到最好,以后不再登台,是非常遗憾的,但是没办法,演出市场就是这样,有着许多的欢乐,但也有许多需要割舍和放弃。”

所有演职人员都非常清楚,这个节目即便是演出这一次就放弃了,那也要拿出来的是精品,是能在舞台上立得住的佳品。对于演员来说,光鲜与亮丽是永远难忘的,但是,有这样一位演员,她却主动把“出彩”的机会拱手相让,她就是舞蹈演员陈秀红。

在2016年的“春晚”排练场,今年43岁的陈秀红,既是团里业务能力特别强的编导,也是参与演出的演员,曾在多场大型演出中担任编舞和指导老师,但每当遇到舞蹈节目演员调动不开时,她依然上场演出,和青年演员一起排练。在排练之初,她提出自己毕竟年龄偏大,还是给青年演员充分发挥和展示的机会,于是她主动排在青年演员后面。为艺术的坚守和大局观念在陈秀红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016年“春晚”节目又添新亮点,邀请了国家京剧名角陈俊杰、我省二人转表演艺术家阎淑平、佟长江,为这台“春晚”增加了份量。

多年来,白城市吉剧团、歌舞团有限责任公司在市文广新局的领导下,圆满完成了各项演出活动,仅2015年,就组织创排汇演剧目一台,其中包括小吉剧、二人转、拉场戏、小品,在参加全省汇演中,拉场戏《鱼塘风波》获剧目一等奖,一名演员荣获表演一等奖,4人荣获表演二等奖。

白城市吉剧团、歌舞团有限责任公司正不断挖掘团队自身潜力,努力开拓演出市场、提高经济收入、搞好振兴吉剧工作,把更多、更好的优秀剧目、节目奉献给广大观众们!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