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赫)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起好步、开好局至关重要。为此,大安市将重点抓好九个方面工作,奋力开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一是聚力项目驱动、争大引强,在投资拉动上实现新突破。紧跟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有针对性的筛选、论证、储备项目。最大限度争取国家及省里支持,力争中央、省投资项目到位资金增长10%以上。发挥“油气水地风光”六大资源优势,开展沿链、补链、强链招商,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增长10%以上。全方位运用PPP等现代运营模式解决建设资金瓶颈问题,确保如期开工建设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59个。二是聚力固本强基、结构调整,在强农富民上拓展新路径。壮大产业规模,开展粮食高产创建10万亩,正常年景粮食产量稳定在20亿斤左右;实施畜牧业差异化发展,重点打造“六大养殖基地”,构建“五条牧业经济带”。改善生产条件,提升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充分发挥大安灌区、土地整理等重大项目效能,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三是聚力园区建设、产业升级,在发展后劲上增添新动力。集中力量改造升级“一区六园”,落实国家鼓励创业政策,支持社会各界创办企业,增强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扶持规模以上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研发,对传统设备、工艺进行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升级。四是聚力繁荣三产、活跃流通,在激发消费上培育新热点。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以两个国家湿地公园为龙头,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能力。健全“政银企”合作机制,支持民营经济、优势产业、骨干企业发展。大力培育电子商务、信息咨询、健康养老等新型服务业,建设大安特色农产品馆,借助互联网、物联网平台促进三产升级。五是聚力城乡共进、建管并举,在宜居环境上呈现新变化。提升城市功能,着力于新修改造主次街路、建设城区第二水厂、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更新路灯、修建林荫停车场等,创建省级“园林城”,争创国家级“卫生城”。建设新型城镇,加大中心镇棚改力度,完善路网、管网、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打造美丽乡村。消灭“弃管”小区,提升物业管理水平,创建20个优秀示范小区。六是聚力民生保障、扶贫攻坚,在社会建设上取得新进展。开展扶贫攻坚,逐户落实帮扶责任人、帮扶项目和帮扶资金,确保帮扶措施到村、到户、到人。突出“教育、医疗、住房”三大保障,年内实现2.12万人脱贫;强化民生保障,抓好救灾救济、城市扶困、专项救助和劳动就业等工作;繁荣社会事业,坚持“就近入学”、“阳光分班”,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七是聚力以人为本、增进福祉,在民生实事上再展新作为。坚持以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为职责,全力以赴增投入、抓重点、促均衡,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多方筹资22.7亿元,实施公共建设工程、南湖生态景观工程、湿地保护提升工程、住房保障工程和交通畅通工程这五大民生工程。八是聚力大局稳定、安全发展,在社会治理上开创新局面。抓好安全生产,强化食品药品监管,集中开展消防、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等10个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抓好信访维稳和社会治安,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九是聚力为民务实、勤政廉洁,在自身建设上树立新形象。加强依法行政,增强政府公信力,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自觉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廉洁从政各项要求,认真践行“三严三实”,持续反“四风”、转作风、清政风,以实际行动赢得全市人民的信任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