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赫)近年来,通榆县举全县之力,以“大教育”的胆识和气魄,大兴教育事业,义务教育得到均衡发展。
通榆县地域面积大,学校分散,下伸点学校多,部分村级小学和下伸点学校已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为改变这一现状,通榆县不断优化教育资源,五年来,共撤并中心校以上学校16所,村小97个,下伸点242个。在整合资源、规模办学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先后将农村初中改造工程、校安工程、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明德工程、逸夫工程等多种项目结合起来,集中使用,大力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2006年以来,全县新建、改建校舍总面积302.420平方米,累计投资2.1亿元,校舍安全工程完成100%,截至2014年,全部完成了标准化学校建设,全县校舍全部达到楼房化。
为了让弱势群体享受公平教育,2009年,通榆县成立了培智学校,使弱智孩子有了温暖的家。学校无条件接收残疾儿童入学,残疾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为确保随迁子女公平接受义务教育,开通了绿色入学通道,县城指定第一小学、第二实验小学、明德小学、第七中学、第八中学、蒙古族学校为定点接收农民工子女学校,使全县随迁子女都能及时入学。
实施资源整合和标准化学校建设以来,通榆县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办学条件的改善,缩小了城乡学校差距,不但稳定了农村学校生源,还出现了农村学生争相回流的可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