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新闻
下一版4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京开幕
我市召开学习“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孙耕耘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
图片新闻
市委组织部提出“六个到位”要求
确保村级换届顺利进行
大安:九大微志愿服务暖人心
我市开展丰富多彩的学雷锋纪念日活动
雷锋精神耀红门 铁军风采誉边陲
以身边典型为榜样 做雷锋精神传承者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3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雷锋精神耀红门 铁军风采誉边陲
——记白城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中队政治指导员孙耕耘
训练中的孙耕耘。 本报记者李彤君摄
 

●王忠民 本报记者 李彤君

孙耕耘,吉林省大安市人,1987年10月出生,毕业于吉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2011年入警,现为白城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中队政治指导员、党支部书记。5年来,他扎根基层练本领强素质、尽职责履使命、抓建设带队伍,把特勤中队建设成为先进中队。他参加灭火救援战斗千余次,抢救遇险群众500余人,为保卫驻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个人先后荣获“白城好人”、“吉林好人”、“吉林好人标兵”、“吉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中国好人”、“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等多项荣誉称号。

险警一经闻,谁能勇挺身?惟吾群将士,烈焰铸青春。

消防军人,被称为与烈焰相搏的人。新时代,赋予了消防军人新的使命,除了针对火灾的灭火救援任务与监督检查工作,在重大灾难、灾害面前,消防军人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成为老百姓的守护神。

孙耕耘就是这个光荣群体里的一名普通基层干部。

从吉林师范大学毕业后的孙耕耘走进了消防部队,能应征入伍一直是他和父母多年的心愿,因此他百倍珍视这身军装,一心扑在工作上,坚信“只有练就一身过硬本领、带出一个过硬队伍,才能真正更好地服务一方百姓。”

2015年9月他当选“中国好人”时,记者曾采访过他,面对荣誉,他腼腆地说:“从走出大学校门走进红门,就知道消防军人的使命是什么……”半年后,他又当选由中宣部组织评选的“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再次在全国人民面前展示了吉林消防人的风采。

为贯彻落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在2016年“3·5”学雷锋日前夕,中宣部向全社会公布了第二批50个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50名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孙耕耘光荣当选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3月3日,得知孙耕耘再次获奖的消息,记者来到他所在的特勤中队,可是他来不及接受采访就登上消防车,风驰电掣而去。此时,一场重大车祸的求救电话刚刚在指挥中心响起……

他像螺丝钉扎根基层,践行使命

从警5年来,孙耕耘始终如一坚守在保护白城百姓平安的岗位上,无论是火灾现场还是水灾一线,作为中队主官,孙耕耘始终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的永远是他的身影。

2014年7月,岭下镇大面积被淹,广大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孙耕耘和中队的战友们赶赴灾区,营救受灾群众、转移物资,他沉着指挥、冷静处置,冒着房屋坍塌的危险,逐屋搜索受困群众,一次又一次往返,与洪水展开争夺战,并亲自将受困群众背出。

参加抗洪抢险对孙耕耘来说,并不是第一次。

2013年8月,因短时强降雨影响,大安市月亮泡水库告急,5号坝随时面临溃堤险情。孙耕耘与支队其他官兵一起组成抢险分队奔赴险情堤坝。当时风大浪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带队干部,孙耕耘身先士卒,带头扛沙袋,与肆虐的洪水展开殊死战斗,从凌晨到黎明、从日暮到日出,孙耕耘和战友们始终坚守在险情一线,扛沙筑堤,任风冷衣寒。看到这一幕,退到安全地带的当地群众自发地蒸馒头、切咸菜、烧开水,送到堤坝,为了保证群众的安全,孙耕耘和战友们委婉谢绝了群众的好意,转身又冲上了险情堤坝。

有了孙耕耘和战友们22小时的坚守,月亮泡5号坝保住了,当地百姓夹道欢送。至今,5号坝附近的村民一提起孙耕耘还念念不忘。村民王志强说:“当时那个孙指导怕我们上坝有危险,不让我们送一口热水,这些人不仅仅是救火的兵,更是救命的兵。”

2015年7月,洮北区某小区的居民楼发生火灾,接警后,孙耕耘带领战友们迅速奔赴火场,此时着火的楼房里浓烟滚滚,非常呛人,受困人员因家里房门过火变形,无法打开,只能趴在窗台呼救,意欲跳楼求生。孙耕耘第一个冲进楼道,找到着火房间,用了2分钟打开了房门,冒着熊熊燃烧的大火冲到窗前,将已迈上窗台的受困人员扯了下来,并将防毒面罩给受困人员戴上,将她送到安全地点,随后孙耕耘和战友们又进行了灭火救援,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2016年1月的一天,洮白公路发生一起特殊的车祸,一辆载满玉米的货车因刹车失灵,冲下路基,造成侧翻,一人被压于驾驶室内……

40吨货车、侧翻变形、零下32度低温、2名伤员被困最里侧……如何边破拆边防止堆积物倾倒继续覆盖?如何边实施救援边安慰被困人员坚定信心?如何提高救援速度不让被困人员冻伤?这一切,都需要现场指挥员良好的心理素质、科学的处置方法和系统的指挥能力,但孙耕耘临危不惧、充分利用丰富的救援经验,科学处置,耐心安慰被困人员。

此时,被困人员的腿被压车下,如果时间过长,即便人被救出,腿也保不住了,面对被困人员的哀求,孙耕耘对战友们说:“为了保住这条腿,咱们也要加快速度。”他的这句话极其朴实,却饱含了对老百姓的一片真情。

在保证伤员不被冻伤的情况下,经过2个多小时的全力营救,成功求出被困人员。救援任务完成后,孙耕耘却患上了重感冒,但他欣慰的是:被困人的腿被保住了。

他像一滴水融入集体,忠诚履职

消防,是一个高危职业,为了让中队战士学到更多、更细、更全的消防业务技能,提升中队官兵在灭火救援现场科学防护、正确处置能力,孙耕耘在平时积极组织中队官兵学习灭火救援装备的使用以及各种安全防护常识。

在高空训练中,技能训练有一定的危险性,传统的训练由安全带起辅助作用,地面有2名同志做保护,孙耕耘通过认真观察,本着对官兵生命安全负责的态度,在传统训练的基础上,对每个楼层重要角度增派保护人员和保护措施,也为新兵训练增添了信心和勇气。

孙耕耘觉得火场如战场,救援人员本身就应该是强兵。所以他在每次集训时,无论哪项科目,都按标准达到训练计划。11米爬绳科目对他近200斤体重来说相对有些吃力,不服输的他每天给自己开小灶,加大训练强度,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不但体重降了20多斤,训练成绩也达到了标准。

孙耕耘就是这样的,无论是作为大学生入伍的新兵还是中队主官,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不以新兵老兵论工作,不以干部战士论成绩,都是为人民服务,就要吃苦在前、工作在前、奉献在前。

刚入伍时,他就主动作了“三员”:消防车最难清洗的就是挡泥板,他主动担任了清洁员;只要闲下来,他就主动到食堂帮厨,被战友们称为“服务员”;成为中队干部后,遇有战士思想上有包袱、训练遇到困难时,他又主动谈心,打开心结,被称为“解说员”。

就是这“三员”,让孙耕耘与同志们不但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而且对工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孙耕耘长得壮壮实实,憨厚的脸上总是挂着亲切的笑容,虽然从警5年了,可大学生的影子还没有完全从他的身上抹去,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特别倔强、特别较真。

2015年年底,孙耕耘发现,中队党支部记录本有勾画之处,字迹潦草,按说记录本有点瑕疵不算毛病,但孙耕耘一想到这是要存档的,一贯较真的他来了倔劲,要重新抄写一遍。有的同志看到后,说他不用这么费劲,可他二话没说,整本记录本共120页,他用了三个通宵逐一认真抄写,年底,在总队和支队检查中,中共白城消防支队特勤中队党支部记录本因书写规范,符合会议程序给予表扬。

以小事见大格局。孙耕耘像一颗小小的镙丝钉一样,立足本职,尽职尽责,努力以钉子的“挤”劲和“钻”劲,使自己成为工作的行家里手、领导的助手、战士的舵手。

作为中队指导员,在工作中,他以情带兵、以理服兵,掌握战士的思想动态,关心战士疾苦,视战友如手足。作为消防军人,在救灾中,他执着坚守、肯于牺牲,理解受灾群众的急迫心情,妥当处理警民关系,拿一片爱,温暖身边人。

中队战士生病时候,他总是如同家人一样嘘寒问暖,悉心照顾。中队战士马克学说,自己家中有困难的时候,孙指导员知道了,拿出自己的工资寄到了他的家中。

在孙耕耘担任青年南大街中队政治指导员期间,扎扎实实为兵服务,当时中队20多名战士紧靠1根水管洗漱,没有淋浴器,厕所只有两个蹲位。孙耕耘及时向大队汇报了这个情况,经他努力,中队厕所增设了四个蹲位,四个喷头,七个洗漱池,极大方便了官兵的日常生活,被官兵们称为实实在在为兵服务的好主官。

他像一块砖朴实无华,执着坚守

消防是与死神打交道的岗位,不惧危险,肯于牺牲,孙耕耘始终奋斗在火灾与救援第一线,始终扎扎实实、始终任劳任怨。

2014年,一场无情的大火将白城市铁路仁兴市场烧成一片火海。孙耕耘接到支队指挥中心调度命令后带领2台消防车和10名指战员急驰现场进行扑救。到达现场后,孙耕耘带领中队战士按灭火作战部署分工,迅速铺设水枪阵地,对负责区域火势进行扑控。面对肆虐的火舌和炙热的高温,孙耕耘冷静研判火情、科学指挥,确保了现场火灾扑救中消防员的人身安全和火势的快速控制。

在灭火现场,一位业主不顾大火危险要闯入市场内抢出自己商铺的物品,面对身边人好心的劝阻,他根本不予理睬。见此情况,孙耕耘赶紧冲上前去,拦住了他。孙耕耘指着自己被高温灼伤的脸和落满灰烬的灭火防护服说:“你知道里面有多危险吗?钱没了可以再赚,东西没有了可以再买,人没了就再也回不来了!请相信我们,我们一定能控制住火势,把损失降到最低,请你配合我们的工作。”

这位业户听了孙耕耘的话,看着一身疲惫却在最危险地段扑控火势的消防员,他不再执意,羞愧地低下了头。

去年冬日的一个午夜,孙耕耘带队处置某村草垛火灾的现场,有村民在火灾扑救后指责消防兵把相临的草垛都给淋湿了。面对争吵的村民,孙耕耘不急不躁,稳定村民情绪后告诉村民,当天风大,着火的草垛产生了零星的飞火,一旦飞火飘落在下风向的草垛上,极易引燃,将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和危险。经孙耕耘这么一说,村民惭愧地一个劲道歉。

从警5年来,孙耕耘先后带领战友们参加灭火救援战斗千余次,抢救和疏散遇险群众500余人。不论是寒冬腊月的抢险救援现场,还是六月酷暑的火场一线,面对任何一个警情任务,他都永远把老百姓的生命和利益放在心头,把官兵的安危记在心间,一次又一次圆满完成各项灭火救援任务,在当地群众中树立了消防军人的光辉形象。

他像一束光无私奉献,传承美德

多年来,孙耕耘不仅在灭火救援战斗中敢打敢冲,更是悄悄地将雷锋精神种植在心田里,甘当志愿者,服务驻地百姓。

每逢节假日,孙耕耘都会和中队战友带着米面粮油等物品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帮助敬老院检查消防隐患,修理电路,陪着老人聊天,帮老人按摩……白城市旭日升敬老院的候文华老人说:“他经常到这儿来,我们特别高兴,有时候他不来,还特别想他呢。”

2014年9月,白城市某小区自来水管道爆裂,六栋楼近2000人断水,孙耕耘无意中了解到这种情况后,马上向上级请示汇报,说明情况,在不影响救援任务的情况下,连续送水五天,直到水管维修完毕,正常供水。当地居民万分感谢消防官兵的及时帮助,并向支队赠送锦旗,表达感激之情。当地居民王大妈说:“缺水的日子很难,但是消防官兵解了我们燃眉之急”。

就是这样一个人,心里想着别人,却唯独顾不上自己。

在妻子隋哲怀孕期间,始终忙于中队工作的孙耕耘根本顾不上照顾她,就连去医院做检查,都是让战友家属陪妻子去的。

2015年7月16日,马上就要生产的隋哲在电话里告诉孙耕耘自己已经去产院了,可当时孙耕耘正在救援现场,脱离不开,只能把妻子托付给亲戚。孩子出生了,他到医院匆匆看了一眼,一个电话又把他召回了救援现场。即便这样,妻子隋哲也从不抱怨,她说:“选择了消防军人,就选择了不一样的生活,也就选择了理解和坚强。”

作为白城这片沃土培养出来的先进典型,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孙耕耘以一名基层消防军人的朴素信念、以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践行着革命军人的光荣使命,在“人民消防”这个特殊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并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实质,树立了铁军形象,敢于胜利也赢得了胜利,生动展现了80后当代军人时代楷模的光辉形象。

 
3上一篇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