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种子从破土而出到长成参天大树,离不开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
一个人从牙牙学语到成为栋梁之才,离不开风清气正的道德环境。
家风传承、个人修为、社会熏陶……每个人的道德养成都需要众多条件的共同作用,家风就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为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成长的起点,底蕴醇厚的家风就仿佛生态优良的土壤,能为种子的茁壮成长提供充足营养。
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第八条为:“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准则》重在立德,为党员和领导干部树立了一个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高标准,将树立良好家风列入其中可谓立意深远。
严爱松害,好的家风可以让子孙后代清誉加身;家风一旦败坏,将成为推倒子女道德长堤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树立良好家风的意义在于,这不仅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涵养党风政风和社风民风的现实需要。
理学家朱熹认为治家风有两大要务,于外为守礼,于内为养德:“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可不慎哉!”诚如朱熹所言,礼仪道德的传承不可一日或缺,必须时时耳提面命。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国家之一,文化底蕴深厚,传承绵久。文化的传承,正是在以知荣辱、明廉耻的道德尊崇基础上,以“家风教化”为主要方式进行的。长辈的懿行嘉言,可以让美好的道德观念在长幼之间潜移默化,在潜移默化中继承发扬。
从家风开始,推动党风政风、社风民风改善,既有顶层设计,又能从贴近生活的细微处着手,立意深远的同时,又落脚踏实。虽然每个家庭的家风内容可能不尽相同,但只要充满积极、健康、向上的正能量,就能对家庭成员在个人修养、品德操守等方面产生重要而积极的作用。且因为良好家风对道德的推崇,所以其具有了一种普适的力量,不局限于一家一姓,可以大而化之,达到提升社会道德水平的目的。
良好家风的树立,可以将道德建设从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家庭入手,继承传统美德的基因,引人向善,构建起人们共同尊崇的价值基础,构建起风清气正的道德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