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社会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图片新闻
余热在奉献中生辉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2016年3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余热在奉献中生辉
——记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大安市教育局关工委副主任周世清
 

□姜伟明

今年79岁的周世清,1997年退休后应聘到大安市教育局做关工委工作。19年来,他在默默奉献中收获了快乐,在孜孜追求中体味着老有所为的幸福,为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做出了应有的贡献。2010年、2011年被省关工委和白城市委、市政府授予“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称号;2015年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

在活动中找到位置

开始接触关工委工作的时候,第一感觉是没人重视,有人甚至说:“关工委就是个摆设,不用那么认真!”当时周世清想,既然组织上信任我们老同志,就应当有所作为,不能当“摆设”。为了开拓工作新局面,他每年都围绕党和国家大事,精心设计一次有震撼力的主题教育活动。2001年建党80周年时,他发动了2万多名师生参加教育部关工委组织的“光辉历程”主题读书征文活动。为确保活动质量达到预期效果,他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深入学校指导学生读书、写作,亲自为学生修改征文300多篇。在全国征文竞赛中,一个县级市有30多名学生的作品分别获得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在师生中震动很大。有些老师惊叹地说,在全国性的征文大赛中,学生获奖人数之多、奖项等级之高是前所未有的。有些平时不重视关工委工作的领导也对关工委的工作刮目相看。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的活动中,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奉献了光和热。

在调研中发挥优势

他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发现、扶持典型,带动全局工作。

2005年9月,他到大安市叉干镇小学调查“老少同植希望林”情况,了解到该校有16名离退休老校长、老教师捐款买树苗,和师生一起植树造林,已经坚持10年之久,植树5万余株,获得经济效益2万余元,为100多名贫困学生解决了书本费和食宿费。他参观了校园内外郁郁葱葱的“希望林”,很受教育,在感动中写下了《这里,有一支闲不住的“五老”队伍》,在《中国火炬》刊登后反响很大。十几年来,他走遍了大安城乡61所中小学,写了100多篇调查报告、工作经验、论文以及反映“五老”和青少年先进事迹的报道文章,其中有4篇获得全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优秀作品一等奖,收入《青少年德育读本》。这些文章对推动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发挥“五老”余热和指导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也提高了关工委工作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三结合”教育是一个被冷落的老课题,长期处于只有人在会上讲,没有人落实的局面。2005年3月,周世清选择了条件较好、领导认识较高的慧阳街道和慧阳小学为突破口,协助成立了大安市第一个“三结合”教育协调委员会,建立了第一所社区家长学校,并且跟踪参与指导工作,总结了学校、社区、家庭三结合教育经验,组织、召开了“三结合”教育现场会,打开了“三结合”教育的冷冻局面。家长学校是“三结合”教育的重要平台,为了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教学功能、协调功能和社会功能,探索一条有时代特点的办学路子,周世清主动担任了7所家长学校的兼职教师。针对社区留守儿童多、孩子由老人经管多的特点,在社区家长学校开办了“四老”学习班。有的老年人行动不方便,就把学习班办到家里。周世清试办的“单亲家长学习班”、“菜农家长学习班”、“个体户家长学习班”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十几年来,他共为家长学校授课150多节,编教材78个。

在学习中贴近青少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周世清教了一辈子书,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已近耄耋之年,还是手不释卷。他觉得,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读书学习,更是一种责任、一种追求。所以,他总觉得有学不完的知识,除读书看报学习文件外,凡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图书杂志都浏览,为的是与他们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心声。各学校关工委秘书长都是年轻的团委书记和少先队辅导员,他们习惯在网上办公,周世清就在网上同他们交流思想、探讨工作、收发电子邮件,方便又快捷。基层关工委的很多活动情况,他都是第一时间在网上得到的;上级关工委的文件、会议精神以及关工委的很多工作,都能及时在网上部署下去,节省了很多时间召开不必要的会议,提高了关工委的工作效率。

 
3上一篇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