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王春雨 李巍 江其田)按照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吉林省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开展2016年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的通知》要求,大安市人社局、残联结合本市实际,扎实有效的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就业创业政策暨就业援助月宣传活动,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是工作落实到位。依据省人社厅、省残联《关于开展2016年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的通知》精神,制定了《大安市关于开展2016年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方案》(简称《方案》),《方案》以“就业帮扶、真情相助”为主题,确定活动时间,并确定援助对象,即符合认定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残疾登记失业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并处于失业状态的人员和被确定的困难家庭、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因病致贫家庭成员、退役士兵、失地人员、戒毒康复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等为援助对象。《方案》还就开展此项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为开展2016年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是政策宣传到位。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悬挂条幅、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开展就业政策宣传活动。向广大群众宣讲解读国家、省出台的就业创业政策,帮助每一位援助对象和吸纳援助对象的用人单位熟知政策、享受政策。同时,对全市需要就业援助的对象,使其知晓就业扶持政策及申报流程和具体经办机构。使招用就业困难人员、残疾登记失业人员等援助对象的用人单位,了解相关优惠政策和具体办理程序。活动期间,共悬挂条幅16条,设立了集中政策咨询台1处,发放政策及信息宣传单3000多份,就业政策扑克牌500多副,现场接待群众咨询100多人次。
三是调查走访到位。依托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开展了入户调查,摸清就业援助对象底数。对符合条件的全面掌握情况,建立就业困难人员基本信息档案,纳入就业信息监测体系、残疾人就业和职业培训信息管理系统,根据就业困难人员求职意向,分成A、B、C、D四类管理,做到“六清”,即就业困难人员底数清、家庭状况清、下岗失业原因清、技能特长清、培训愿望清和择业意向清,便于为各类求职人员提供相应的岗位信息、技能培训和创业扶持等,有针对性提供公共就业服务。活动期间,共走访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131户,登记认定的未就业困难人员172人,其中残疾就业困难人员11人,低保家庭成员13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22人,其中残疾就业困难人员7人,低保家庭成员10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享受政策34人,企业招用的登记认定的就业困难人员5人。
四是精准帮扶到位。市人社、残联服务机构,开展了“一对一”“面对面”的精准就业帮扶,对有培训意向的援助对象,优先安排有特色的技能培训。对有创业愿望的援助对象,提供项目对接、创业指导、小额贷款、跟踪扶持等。对符合条件就业困难人员,按照有关文件精神,落实税费减免、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和创业补贴等优惠政策。同时,结合公益性岗位专项清理整顿工作,搜集一批公益性岗位,对特别困难的援助对象,实行托底安置。活动期间,为求职者提供用工岗位800余个,推介创业成功项目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