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英春
田间炕头,农技服务人员手把手指导农民科学生产;温室大棚里,种植户忙着侍弄瓜菜幼苗;乡村道路上,一辆辆满载农家肥和种子的农用车往来穿梭……一年之际在于春,大安市到处呈现出一派繁忙的备耕图景。
调优结构
走进月亮泡镇先进村连小伟家的大棚,春意盎然,黄菇娘长势喜人,4月初开始移栽。“每栋至少收入8000元,10个棚子就是8万块。”发了财的连小伟满脸笑容。连小伟所在的村今年也加大了结构调整,向经济作物要增收。仅黄菇娘一项面积就达30多公顷,比去年多了10多公顷。先进村只是大安种植结构调整的一个缩影。面对玉米价格下降的实际,大安市大力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对玉米、水稻作物在提高单产和品质上下功夫,实现种精种细;对市场销路好的葵花、圆葱、花生、大挠子等作物稳定扩大种植面积;积极拓展销售渠道,稳步发展烤烟、花生等特产作物;大力发展市场前景看好的西甜瓜、小菇娘等经济作物。今年,全市的粘玉米、西甜瓜、黄菇娘等特色经济作物达到45万亩。
科技备耕
备耕生产,科技先行。该市农业局的农技专家走出课堂,带着“菜单”深入田间地头,把先进的、符合市场需求的农业科技手把手教给农民,帮助和指导农民科学选购种子和农用物资,同时,引导农民通过网络查阅学习农业生产知识、了解有关惠农政策以及市场供求信息,享受信息时代的红利。市农机管理总站利用农闲时间,积极组织农技服务、政策宣讲小分队深入乡村,为农民讲解新机械与新技术。截至目前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8期。
保驾护航
立春以来,该市各涉农部门履职尽责,以优质的服务为春耕生产护航。市农商行认真匡算春耕资金需求,做到早调查、早安排、早准备,优化服务方式,将“阳光信贷”送到田间地头。红岗子乡万发村刘跃玉说:“今年打算多包点地再养点啥,可是没钱,这时候信用社给我送来了好政策,我一定要好好利用这笔钱大干一番。” 市供销社多措并举做好化肥等农用物资的储备、供应工作。市场监管局和农业部门执法人员开展红盾护农行动,对农资市场进行检查,让农民用上放心肥、放心种。截至目前,全市备耕所需的种子、化肥已全部到户。
铁牛闹春
嗒嗒、嗒嗒……在联合乡田间地头,一台台铁牛在田野里欢快地奔跑,进行整地作业。作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大安市一直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工作,该市农机总保有量27229台,机械总动力713815千瓦,机播水平90%,机收水平47%。今年,将再提升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新发展农机大户20户,力争主要播收环节农业机械化率达到75%以上。太山镇东风村李洪喜说:“现在不像以前了,种地老省事儿了,从种到收全都是用机械,几天就忙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