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丹)眼下正是备耕繁忙时节,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和摩托车“三类车”开始频繁出现在乡村公路,为有效预防和减少备耕生产期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白城交警支队针对“三类车”,采取积极措施,全面加强管控。
——强化源头管理,突出隐患排查。支队以城乡结合部为管控重点,组织警力深入辖区乡镇,对“三类车”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建立无牌无证机动车档案。同时与安监等部门联合开展事故多发和危险路段排查整治,对不能及时设置和完善标志标线的路段,及时向政府报告,提出预防交通事故、消除安全隐患的建议,并加派警力流动巡逻巡查,确保辖区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保持持续平稳。
——坚持严查严纠,整治交通违法。一是针对“三类车”活动范围开展整治。组织民警在农资销售集中地,紧紧围绕农民购买种子化肥、运输农副产品等“三类车”出行范围,及时调整勤务部署,在重点时段、重要路段严防严控,查纠重点违法。二是充分依托社区民警参与交通管理工作机制。发挥社区民警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认真落实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各项措施,实现对农村道路、“三类车”的有效控制。三是通过采取流动巡逻、定点查纠、错时整顿、延时管控等方式,重点加强对乡镇及农村“三类车”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注重宣传教育,提升安全意识。将发生在农民身边的交通事故案例,制成宣传图板深入农村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切实提高农民群众对“三类车”违法行为危害性的认识。在公路沿线、集贸市场等居民聚集场所发放宣传材料、举办交通事故案例图板展、上安全课,动员广大居民做交通安全的践行者和宣传者,切实转变思想理念,高度重视交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