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文化广场
3上一版  下一版4
 
叶嘉莹:愿做莲子,留下中国文化传统美好的种子
《我是歌手4》落下帷幕 李玟勇夺“歌王”
警匪片《寒战2》定档暑期
郭富城饰演“腹背受敌”警察
宋代:中国文艺成熟期
古人的称呼
欲不可纵 志不可满
季春三月 上巳寒食
龙门石窟曾是一代女皇武则天皇权展示场
长篇小说《多湾》:一部中国女性成长史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4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人的称呼

●李敏
 

古人一向重视礼仪,在日常交往中的自称和相互称呼方面,形成了一套较严格的规矩。

一般来说,在相互交谈或书信往来中,凡提到自己的则用谦称或卑称。在古人的自我谦称中,较为常见的有以下几种:“鄙人”,即自谦为见识浅陋之人;“不才”、“不佞”,即自谦为无才能之人;“不敏”,即不聪明之自称;“不肖”,即自谦为不贤之人。此外,一般男子自称“臣”、“仆”,女子自称“妾”、“奴”、“奴家”,年轻者在年长者面前自称“学生”、“晚生”、“后学”,老百姓在官吏面前自称“小人”、“小民”等等,都是常见的自谦之词。即使是地位尊显的帝王和诸侯也有谦称,一般自称“孤”、“寡”。后来,“孤家寡人”渐渐成为帝王的专门自称。

与此不同的是,古人在相互称呼对方时,往往使用尊称。古时常用的尊称有:“父”、“子”、“长者”、“先生”、“公”、“君”、“足下”等等,对象不同,使用的尊称也不同。“父”,是对年长男子的尊称,如仲尼父、伯禽父;“子”,多用来表达学生对老师的敬意,如孔子、孟子,也有的在字的前面加“子”,如子产(公孙侨)、子贡(端木赐);“长者”,一般是对有德行之人的尊称,一些古代名人如伍子胥、信陵君等,都被人称为“长者”;“先生”,古人对师长、老人、有德行者均称“先生”。至于“公”、“君”和“足下”,它们运用范围很广泛。在古代官场中,还有一些专用的尊称,如君称臣作“卿”、“爱卿”,臣称君作“陛下”。另外,人的字、号,也属尊称,但只能用于特指的个人。

 
3上一篇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