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与饱、荤与素、寒与暖……类似对立概念常成为老人生活中的困扰。如何做好平衡?
饥与饱3:7 通常认为,老人早饭和午饭应吃大约八分饱;晚饭略少些,七分饱即可。要做到科学饮食,还需对一天早、中、晚饭数量进行合理分配。一般建议年轻人三顿饭分配比例为4:4:2,强调晚饭少吃;但老年人生活方式与年轻人不同,晚上睡得较早,晚饭时间通常在六七点钟,这就使前一天晚饭到第二天早饭之间的时间间隔加长,为防止老人晚上饿,可将三餐分配调整为3:4:3。
荤与素1:5 “一把蔬菜,一把豆,一个鸡蛋,二两肉”,这是民谚中经常会提到的饮食原则。其中,一把蔬菜多指1斤,肉类大约2两,因此,蔬菜与肉的摄入比例大约为5:1。在肉类选择上,应尽量选择禽肉和鱼肉,肌纤维相对较短,容易消化,脂肪含量也低,能保护心脏,比较适合老人。年纪越大,消耗越少,但老人仍需保证足够蛋白质的摄入。豆类是良好蛋白质来源,建议此类食物以豆腐为主。
粗与细1:3 老人由于消化吸收能力减弱,细粮摄入比重应比年轻人有所增加,建议将粗细粮比例调整为1:2或1:3。为使粗粮中营养更好地被吸收,吃完粗粮后可多喝点水;老人吃粗粮最好“细作”,比如玉米磨成面粉,做成玉米粥。
寒与暖0:1 除炎热夏季,在其他季节,老人都应以保暖为首要原则。“春捂秋冻”需改为“春捂秋也捂”。即冬春之交不要过早脱掉棉衣;夏天室温低于26摄氏度,午休也要盖点东西;夏秋交替,可以早些加衣;冬天更要做好保暖工作,保证头、颈、腰、膝不受凉。尤其患心脑血管、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病的老人,最好白天戴个腹带,晚上用热水袋暖腰腹部,有助提高抗病能力。
动与静2:1 动则养形,静则养神,老人锻炼应该动静结合,每天分配的时间约为2:1。动指每周5天,每天30~60分钟运动,推荐走路锻炼。老人运动最重要是把握度,微微出汗即可。静指静养。静坐能放松神经,缓解压力,可每天早晚进行,每天10~30分钟。此外,看书看报、聊天下棋有健脑作用,也属于静养的一种。
白天睡与晚上睡1:7 老人白天以不超过1小时为限,晚上保证睡6~7个小时。特别是睡眠质量下降的老人,更要保证足够时间。提高睡眠质量,应注意午饭不要吃得过多,饭后用半小时散散步;晚上睡前温水泡脚,听听舒缓音乐,喝杯牛奶,都能起到助眠效果。 (唐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