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国内新闻
3上一版
 
图片新闻
云南发现近百株极度濒危植物喙核桃树
财政部、住建部多举措加大对
今年棚户区改造项目支持力度
吉林发现辽金时期完整陶窑遗址
还原800年前制陶现场
浙江推进土地确权登记颁证 首批农户领新证
女博士千里迢迢“约会”蚯蚓
我国婴幼儿过敏高发 专家强调预防是关键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4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女博士千里迢迢“约会”蚯蚓

 

新华社济南4月20日电(记者周科)在师长和朋友的不解声中,46岁的女博士法月萍毅然舍弃了高薪和大都市的繁华生活,携心仪已久的红蚯蚓从千里之外的南京到山东省农村“扎根”。

4月的鲁北大地,满眼翠绿,生机盎然。在高青县高城镇纸坊村,黑土地上的麦苗已长有一尺高,公路旁的一排排杨树也吐出新叶,耸立高空。法月萍戴着墨镜,从县城风尘仆仆赶来,带着记者走进了她的“宝地”。

如果没有她的介绍,很难让人想象,在这种牛粪和秸秆混杂的垃圾堆里,藏有密密麻麻的红蚯蚓。法月萍取下墨镜,蹲下身子,赤手掰开牛粪,成群的红蚯蚓立马浮出表面,并弯曲地蠕动着光滑的身体。

“这是我的‘宝贝’,别看它没有骨头,但全身都是宝。”法月萍取出几条红蚯蚓,捧在手掌心,说:“我的余生再不陪它,就永远没有机会了。”而此时,脱离“温床”的红蚯蚓正从她的掌心慢慢钻进指尖夹缝。

1992年从东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系本科毕业的法月萍一直留在南京工作,收入非常可观。后来她又进入南京大学深造,于2010年拿到管理学博士学位,从事工程管理相关课程的讲授。

谈及过去的光环时,法月萍总是一笑而过。如今,最令她心旷神怡的是红蚯蚓的培育和利用。

这位工人家庭出身的女博士没有农村经历,也没有农学基础。她是5年前通过朋友介绍认识并“恋上”红蚯蚓的。自此以后,她开始了狂热追寻,并钻研农学,研究农业和农村问题。

2014年底,她果断地辞去讲授工作,带着创业团队来到纸坊村流转了100亩土地,并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引进了10吨红蚯蚓,开始了田园创业生活。

目前,法月萍“流转”的土地面积已增加到400亩,除了种植玉米外,还栽种了几排雪桃树。桃树底下,是一排排培育蚯蚓的牛粪和秸秆堆。

“这边是村民刚送来的牛粪,我们培育的蚯蚓已繁殖到四五百吨了,每年要消耗6000吨牛粪和6000吨秸秆,可产出5000吨的蚯蚓粪作为肥料回归土地。”法月萍说。

农业大县高青县是山东黑牛和雪桃的原产地,这里的牛粪为蚯蚓提供了丰富的“食料”。望着不远处正在播种的玉米地,法月萍深有感慨:“蚯蚓是土壤中重要的分解者,近年来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导致蚯蚓越来越少。而秸秆等无法直接回归土壤,反而还会加重地下水污染。”

“引入蚯蚓这个‘清洁工’,既可以改善土壤,节约成本,还可增加收成。”法月萍给记者算了一笔收益账:去年种植的玉米地仅利用蚯蚓粪作为肥料,一亩地产出玉米高达700公斤,增产10%。

在纸坊村,村民眼中的法月萍是一位“疯婆子”,他们始终不相信女博士会下乡来养蚯蚓。但是,两年来,村民不断尝到甜头,这里的土地租金从每亩300元涨到了1000元,不起眼的牛粪卖上了价钱,小麦和玉米产量提高了,村民还有活干了……无公害的绿色循环农业正在兴起。

而“疯婆子”正在酝酿一个更大的梦想:把蚯蚓粪肥用于有机化生产,蚯蚓腔体用于生物制药,让一条蚯蚓长成一个大产业,带领越来越多的农民尤其是贫困户参与蚯蚓养殖和加工中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