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翟向东
这样的机遇,该怎样激荡开启鹤乡“十三五”开局之春崭新征程的铿锵足音?
这样的底蕴,该怎样应和奏响白城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的雄壮旋律?
全市“十三五”期间共谋划重点项目593个,总投资5607亿元,创下了有史以来年内投资计划的新纪录;
一季度,全市5000万元以上项目开复工33个,完成投资10.5亿元,“白城力度”创造了经济发展的“白城速度”。
一批批精品工程,就像一枚枚徽章,镌刻在城市发展的脉络里,见证着鹤乡人科学发展、晋位赶超、绿色崛起的雄心和壮志。
一个个重点项目,就像一首首欢快跳跃的凯歌,奏响着项目建设的精彩华章,也诠释着白城人描绘幸福大美鹤乡的梦想和期盼。
鹤乡——白城迎来了新一轮城市大发展、大建设、大开放的历史性时刻,面对新常态、新要求,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上,今日之鹤乡用项目激活发展,用项目点燃全局, 绘出了“路线图”,下达了“动员令”,按下了“快进键”……
把握主线,独辟蹊径抢先一步,抓一批重点项目
项目是第一推动力,没有大项目就没有大发展,没有大发展就难以华丽转身,抓好项目建设,加快发展才有支撑,增强后劲才有基础,后发赶超才有希望,白城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抓发展的“牛鼻子”,发挥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补短板的关键性作用,坚持项目招商、扩能改造“双轮驱动”,引进增量、扩大存量“双量并举”,牢牢把握建设吉林西部生态经济区这条主线,突出抓好生态建设、扶贫开发、经济发展、老城改造“四个重点”,全面发展,争创一流,努力让全市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日子……在市委五届十次全会上,新的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在审视白城市情,针对总量不大、结构不优、效益不高、竞争力不强的现实情况,提出围绕做强能源、农产品加工“两大支柱产业”,壮大装备制造、医药健康“两大优势产业”,培育生态旅游、现代物流“两大新兴产业”,把重点放在抓项目、扩投资、兴产业上,坚持工程化思维、项目化实施,全力推进白城发展,全市项目建设呈现出项目进度快、投入大、三产项目多的良好态势。
高起点定位、全方位推进,白城市委、市政府始终将项目建设作为拉动白城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改善民生的“支撑点”、优化发展环境的“主抓手”、加速城市化进程的“助推器”。深度谋划项目——围绕全市重点项目,白城着力做好“有中生新、无中生有”两篇文章,全市“十三五”期间共谋划亿元以上项目461个,总投资5536亿元;10亿元以上项目110个,总投资4554亿元。一季度,全市深度包装亿元以上项目107个,这些项目均达到省项目简介模板要求,高于项目建议书水平,涵盖了生态农业、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生态建设、民生保障、基础设施等六大领域——
围绕清洁能源开发利用,谋划建设千万千瓦风电基地、中国北方云基地等项目,待特高压建成后集中放量,创建全国新能源示范城市。
围绕扶贫攻坚,谋划百万千瓦光伏扶贫项目,采用“光伏+(农业、牧业、渔业)”方式建设光伏电站,探索资本收益扶贫模式。
围绕农业产业化,谋划并推进洮南雏鹰400万头生猪、大安龙兴130万头生猪、洮北吉西300万只肉羊、镇赉飞鹤50万只奶山羊、英联18万吨高端饲料等一批全产业链项目,建设现代牧业大市。
围绕现代服务业,谋划电子商务产业园、杂粮杂豆交易基地、向海景区综合开发等项目,加快培育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围绕生态建设,谋划“三年造林还湿双百万”、百万亩盐碱地农牧复合型生态示范区等项目,创建国家级生态保护和建设示范区。
围绕基础设施,谋划海拉尔至通辽客运专线、通榆机场等项目,推动形成立体化、网络化的互联互通。
蓦然回首,春意盎然。在项目建设的征程上,白城以稳健的步伐,在这片山水交融的土地上,留下了一路或深、或浅探索、奋进的印记。
抢先抓早,借力借势突破瓶颈,交一份满意答卷
项目建设是推进发展的前提,没有项目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抓项目,开工才是硬道理。项目开不了工,一切只能是纸上谈兵。白城更新观念、凝聚共识,调动激发了全市上下抓项目、抓开工的“正能量”,吹响了决战“十三五”、打好翻身仗的号角。
鹤乡四月,草长莺飞,生机勃发。一股股项目建设的热潮在瀚海大地涌动,新一轮振兴发展的旋律迎春奏响。4月26日,全市各地一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这一天,白城市主要领导分9路,赴各县(市、区)和经开区(园区),参加推进项目“三早”行动,现场督战项目开工建设。洮北区集中开工10个亿元以上项目,规划总投资65亿元;大安市10个项目,总投资17.55亿元;镇赉县17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02.86亿元;查干浩特旅游经济开发区开工4个3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通榆县“三早”行动共涉及22个项目,投资总额61.08亿元;洮南市首批15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集中开工……项目建,百业兴。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经济发展的“关键点”,冲破传统发展模式“天花板”,通过转型升级引领新常态、助力新发展,在新的起跑线上振翅起飞。
千帆竞发春潮涌,抢先抓早正当时。落实“三早”吹响了白城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的嘹亮号角。市领导分赴全市各地,实地踏查调研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把脉督战项目建设,了解掌握项目建设中的实际困难,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三早”部署落到实处,展现出的正是新常态下的新状态,激发出的正是新发展理念下的新作为。
落实“三早”关键在“早”。春季是项目建设开工的黄金期,如有丝毫懈怠,错过的不仅仅是时间,更有可能错过机遇。招商引资是一个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更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创新方式,拓宽视野,加大力度,整治环境,打造平台……白城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招商工作。如今,白城独具特色的招商环境得以显现,经济发展的“磁场”效应逐渐彰显,招商引资工作已成为推动全市经济转型发展、提质升级的强大引擎。一季度,全市有到位资金的项目152个,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8.4亿元,增长25.3%,占年度任务的6.1%,今年,白城计划完成招商引资1130亿元,增长15%……数字的背后彰显的是速度与激情。
风起潮涌、机遇叠加,先行者兴、善弈者谋、实干者成。抢先抓早,保证项目建设早启动、早开工、快推进,就是在资源、资金竞争中抢占先机,就是为破解目前总量不大、结构不优、效益不高的经济发展瓶颈赢得主动,白城紧紧抓住东北振兴政策机遇,着力打好“扶贫牌”,借势借力推动项目建设。去年以来,白城共向上申报五批项目签约专项建设基金8.8亿元,已支付4190万元;今年4月初,白城又向上申报2016年第二批基金项目5个,申请专项基金5.86亿元。目前,全市储备申报专项建设基金项目46个,总投资137亿元……一个新的项目就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一笔资金就是一股新的血液,白城播下了春的希望,百余亿的资金上争和投入,为白城项目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打造亮点,创新模式超前谋划,绘一幅崭新画卷
扬帆新春,鏖战岁首。当历史的车轮轰然驶入2016年,在“十三五”开局之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白城市委、市政府提前思考, 超前谋划,乘势而上,绘就大项目建设蓝图,紧抓项目建设不松手,确保所有项目都能按时间节点顺利完成任务,实现率先突破、顺势崛起的战略目标。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借助“三早”活动的有利契机,白城加大项目攻坚力度,围绕重大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实行“谋划储备——洽谈推动——签约合作——落地建设——投产运行”链条式管理,力争在项目建设数量、规模和效益上实现新突破。
今年第一季度,市委、市政府着眼全局,把握大势,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克难奋进的勇气、以志在必得的决心,更新观念,狠抓项目前期工作。突出工业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提升、生态保护修复、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事业发展五个方面,按照投资额度大、拉动作用强、辐射带动明显的要求,筛选出130个重点项目,形成“五大工程包”,总投资1162亿元,根据项目成熟度分类把握,预计二季度全市开复工项目达到218个,完成投资121亿元;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0亿元,三季度全市开复工项目达到232个,完成投资452亿元;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20亿元,四季度全市开复工项目达到239个,完成投资575亿元……大手笔接踵而至,如春雷骤响,催人奋进。
大思路、大手笔、大项目、大建设,一波接一波的项目建设热潮,涌动在鹤乡这块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成为拉动全市经济、改善民生的主力军,极大地增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造血”机能,有人把大项目比作“参天大树”,有人把大项目比作“聚宝盆”,但我们更愿意把大项目比作一颗颗“良种”,等这些大项目生根发芽、长大成林,瀚海大地一定会春色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