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们的城市建设越来越好,市容市貌越来越美。拥有如此美好的城市,主要得益于党的民生大事抓得实,抓得好。随着卫生城、园林城、文明城、生态城“四城联创”工作的快速进展和不断向绿化、亮化、美化的更高层次攀升的同时,大多数市民的整体素质也不断提高,管理和爱护城市的自觉性也不断增强。
然而,却有极少数市民的所作所为令人遗憾和痛心。不珍爱市容市貌,践踏和破坏各种设施的现象屡见不鲜。
在建城管城护城上,从极少数人发生的问题看,共性的实质问题告诉我们必须把人的素质提升起来。既要提升发生过问题的少数者的素质,又要提升没出现问题的多数者的素质,如若不然,出过问题的这些少数者会习惯性地愈演愈烈,没出现过问题的多数者也难免出现违规违纪的问题。提升全体市民素质不是只搞一时,而是要长期坚持不懈地提升起来。否则,“四城联创”工作就不可能向高层次发展。所以,提升全体市民素质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
增强责任意识。最首要的是明确市民与城市的关系。每个市民都是每个小家庭的主人,而城市又是由各个小家庭组成的大家庭。每个市民的衣食住行与这个大家庭息息相关,须臾不可离。城市人管城市事,管理好保护好城市,每个市民都责无旁贷。每个市民只有认清自身责任,才能真正尽到责任。要尽到责任,每个市民必须按照城市管理的各项规定和要求,严格管好自己,该做的必须做好,不该做的决不违犯。每个市民都要当好宣传员,大力宣传建城管城的重大意义及一系列法规和要求,动员和激励全体市民齐心协力,共同管好城护好城。
增强文明意识。就是要说文明话,干文明事,做文明人。说文明话就是语言美,只说文雅话,不说粗鲁话。只说干净话,不说肮脏话。干文明事就是行为美,只干光明正大的事,不干阴奉阳违的事;只干名正言顺的事,不干偷鸡摸狗的事;只干堂堂正正的事,不干两面三刀的事;只干守法的事,不干违法乱纪的事。做文明人,就是做光明磊落之人、胸怀坦荡之人、正直老实之人、乐观向上之人、助人为乐之人。
增强法规意识。为此,必须做到三破除;一是破除“我是天”的心理。就是总把“我”看成老大,是“天”,从不把法规当回事,总是我行我素,为所欲为,甚至以身试法也不以为然。此类人必须把“我是天”换成“法是天”,真正认识到法是管包括自己在内的一切人的。只有如此认识,才能增强法规意识。二是破除侥幸的心理。侥幸心理是守法的大敌,必须彻底破除。不然就动摇乃至阻碍守法,也不可能有法规意识。三是破除无恐的心理。就是破除不恐惧法规的思想。法规是好人爱歹人恨的一把利剑。谁要不惧怕它,谁就不可能守法,所以,必须把无恐的心理变成敬畏的心理,只有敬畏法规,才能自觉执行,这正是增强法规意识的结果。
增强为公意识。城市是姓公的大家庭,只有每位市民都为公着想、出力、献计,这个城市才能建设好、管理好、保护好。有位老者无论是在街道遛弯儿,还是到商店购物,手里总是拎着塑料袋,以备吐痰用,还经常把路上影响卫生的果皮废纸等脏东西捡起装入,捡满了就找卫生箱倒出。之后手里还是拎着塑料袋走。如果每个市民都像老者这样管理保护城市卫生,还愁不实现卫生城吗?此例生动地说明:要建好、管好、护好城市,每个市民必须增强为公意识。不然,每个市民若是只图个人私利,只为自己方便,谈管城护城就只是一句空话。
增强服务意识。政府有关部门与城建、城管及民生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的服务优劣直接关系到市民素质的增强和减弱。举两个例子,其一,有一楼区的物业为其居民供暖服务甚好,取暖期未到就提前测试,确保如期及时供热。如遇特殊天寒就破例多烧煤以达到热度的需要,若是各用户供暖出现故障及时排除,从不耽误用户取暖。受暖的居民用户对物业的高质量服务十分满意,有几家用户联合起来特意给物业赠送了一面锦旗。试想,如果没有业主供暖的优质服务,就不可能换来受暖用户的感谢。其二,一年迈大妈去大超市购物,忽然要拉肚子,超市却无卫生间,大妈只好捂着肚子往外跑,来不及找厕所只能在楼的墙根掩面便溺。可想而知,此大妈不文明的素质,并非本人所愿,超市若有公厕设施就绝不能发生此事。事实说明:对便民、娱民、利民和惠民的各方面服务工作必须及时到位,环境设施必须优良齐全,保证措施必须得力健全。如此,才能促进和保证市民全面提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