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海波
在通榆县包拉温都蒙古族乡有一位退休的蒙古族老党员张树森,他十几年如一日,为了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用自己的力量为群众开辟了一块平安和谐的“绿洲”。
办“报吧”,当义务普法宣传员。为了顺应农牧民求安、求知、求富、求乐和求健康的需要,2004年,他把自家坐落在乡政府附近、每年租金7000元的三间门市房收回来,凑了3万多元订购了64种报刊、3000多册图书、2000余册法律和民族政策等书刊,建起一间法制书屋、一间读报室、一间书画室,免费向各族群众开放。每年全乡有4000多人次来这里学习,“报吧”成了当地各族群众相互学习交流、提供法律咨询和化解各种纠纷的阵地。
调纠纷,当基层矛盾调解员。在调解矛盾纠纷时,张树森总结出“以法制宜、以德制宜、以孝制宜、以情制宜、以理制宜、以人制宜、以事制宜”的七宜调解法,收到很好的效果。多年来,经他调解的各类群众矛盾1200余起,制止上访、越级上访和集体上访100余起,被当地群众誉为解决家庭矛盾的“老娘舅”,解决邻里纠纷的“和事佬”,维护社会和谐的“稳定器”。
组团队,当群众身边贴人心。多年来,张树森用自己的威望组建了三支团队。2004年初,他自掏腰包买了乐器和服装,组建了一支11人的法律文艺宣传队,他编写了《包大娘学法》、《青少年法律观》和《邻里相处十忌》等20多个法律文艺节目,每年演出十几场,观看群众近千人。编写了《青少年行为鉴言》,受到全乡青少年的欢迎。2006年初,他组建了一支由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劳模、老教师组成的“五老”法律服务团,在当地司法所的指导下,“五老”法律服务团共为百姓代理诉讼案件16起,调节矛盾纠纷460余起,解答法律咨询2125人次,调节上访事件36起,维护了社会稳定。2009年,他组织了一支由30余名妇女参加的“民族团结学习法律妇女联谊会”,学习法律和民族政策。联谊会成员先后帮助了十几位村民和青少年,对他们进行法制教育,转变他们的世界观,使他们成为全乡学法用法的积极分子。张树森每年还为当地各族群众做好事实事,先后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个人和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等称号。有人劝张树森说,都退休了,就享受生活吧,别操心劳碌了。张树森笑着说:“我是党员,党员永远不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