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佳君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弱势群体。改善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大安市残联的努力下,残疾人的生产、生活状况得到了改善。
就业培训 点燃希望
对未就业残疾人进行就业培训,扶贫先扶志,让残疾人建立起创业就业的信心。针对城市残疾人就业特点,主要设立月嫂、保安、小区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对农村残疾人开展种植业、养羊技术等种养殖方面的培训。2016年,大安市残联加大了冬春培训规模和数量,种养殖方面培训500人次,残疾人手工制作、电商等培训300人次,真正做到了让残疾朋友们提高自身素质,学到一技之长。几年来,共举办各类残疾人培训班12期,培训各类残疾人3000余人,其中75%实现了劳动就业。新增残疾人就业320余人,扶持残疾人个体就业36人,创建省级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4个,白城市级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2个,县市级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5个,共投入扶持资金30余万元。对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残疾人,使用残疾人保障金给予资金扶持,帮助购买相应设备。目前,通过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给予资金扶持残疾人个体就业70人,扶持资金23.7万元。创建盲人按摩机构11家,带动15名盲人就业。
康复服务 助行圆梦
残疾人辅助器具是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重要方面,能够辅助残疾人尽早地融入社会主流生活,减轻社会的负担。大安市残联积极开展“助行圆梦”辅助器具发放工作,解决残疾人行动之“难”。几年来,该市共有60人次脑瘫儿童完成辅助器具适配,为脑瘫儿童家庭节省开支8万元;完成低视力助视器验配200人,安装假肢40例,助听器适配12台。共有592人次精神病患者得到了全年免费服药救助和免费住院3个月救助,此项活动共为残疾人家庭节省开支71万元。在抓好“全国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项目中,共有505例眼睛得到了免费复明手术,为残疾人家庭节省医药费共计达202万元。发放各类辅助器具3700余件,价值76万元。2016年,将增加辅助器具发放数量,增加发放针对性,对有就业、就学需要的残疾人给予优先考虑。
阳光工程 沐浴阳光
“阳光家园”托养项目实施7年以来,大安市残联共争取448万元“阳光家园”救助资金,对853名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实施居家托养服务。2016年,他们积极向上争取增加阳光家园托养项目数量,让更多残疾人能享受家庭托养补贴。
为解决城乡贫困残疾人的日常洗浴难题,2015年,大安市残联开展了残疾人“沐浴阳光工程”改造项目。在城镇,重点改造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室内洗浴间,安装淋浴配套设施。在农村,着重帮助修建室外淋浴间,安装太阳能蓄水胶囊。解决了残疾人“夏天到河里洗,冬天忍着不洗,逢年过节到澡堂子洗”的困境。2015年,为50户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沐浴阳光工程”项目改造,2016年,大安市残联将加大力度,对90户残疾人家庭实施“沐浴阳光工程”项目改造工作。
燃油补贴 出行不难
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工作自2009年开展以来,一直坚持公开、公正、透明原则,严格按照补贴条件和规定程序发放补贴资金,做到准确无误。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对象为城乡残疾人机动轮椅车车主。车主须为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和购买机动轮椅车相关凭证的下肢残疾人。残疾人机动轮椅车须符合机动轮椅车国家标准(GB12995-2006)的相关规定。截至目前,该市残联共发放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1900余人,约40余万元。2016年,大安市残联将力争新增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500户。
障碍改造 畅通无阻
该市十分重视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在既有改造几条主干道外,今年将结合国家级园林城创建活动向公共场所和家庭延伸。几年来,共为12户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改造,投入配套资金3万元。2016年,无障碍改造项目将向乡镇倾斜,全年计划改造20户。
精准扶贫 主动助力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大安市残联高度重视,精心谋划,科学安排,采取了主动对接、主动救助、助力创业等系列化措施,为精准扶贫工作主动助力。精准扶贫户中有很多由于行动不便或地处偏远农村的未办理残疾证的残疾人,大安市残联由理事长带队,定期不定期深入群众家中主动上门办证,既减少了残疾人家庭的负担,又可以让这部分扶贫户享受到残联的精准扶贫政策。市残联经过与市政府领导、财政部门协调,设立了临时救助科目,专门用于解决残疾人家庭的突发生活困难,为其提供临时救助款物。
对全市13个乡镇、206户有生产资料、有劳动能力、有致富意愿的残疾人精准扶贫户实施种、养殖扶持。种植户扶持标准为每户不超过1公顷土地面积的优质玉米种子、生物药肥,以及玉米种植相关技术;养殖户扶持标准为仔猪两头、饲料一袋,以及养猪相关技术。通过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量身定做”帮扶措施,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尽快把贫困残疾人托在“底线”之上,帮助他们迈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道“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