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三农天地
3上一版  下一版4
 
解答农业“三项补贴”改革
怎样防治水稻赤枯病
图片新闻
鹅常用疫苗及免疫方法
水田杂草茎叶处理方法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5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怎样防治水稻赤枯病

 

●吴耀声 姚凤君

水稻赤枯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多发生于水稻开始分蘖时,分蘖盛期达到高峰。在气温高,连续干热的气象条件下,发病早而重;多雨低温的条件下发病晚而轻,甚至不发病。我市发生的赤枯病,有以下四种类型:(1)缺锌型赤枯病:新叶从中脉开始向外退绿,逐渐变黄变白,并在叶脉两侧出现两条白色条纹,叶片中、下部出现褐色斑点,褐斑密集,远看稻苗呈锈色。严重的稻苗生长参差不齐,明显矮化丛生,成片枯萎,甚至死亡。根系老朽,呈裼色。(2)缺钾型赤枯病:植株矮小,呈暗绿色,在老叶尖端和叶缘产生红褐色小斑点,最后叶片自叶尖向下,由叶缘向内侧逐渐变赤褐色枯死。根系呈黄褐色,并混有黑根、烂根。(3)缺磷型赤枯病:移栽后秧苗发红不返青,或返青后出现僵苗现象;叶片细瘦且直立不披,有时叶片沿中脉稍呈卷曲折合状。严重时叶尖带紫色,远看稻苗暗绿中带灰紫色。根系短而细,呈灰白色。(4)中毒型赤枯病:株型矮小、分蘖少,茎节上生有气生根;叶片、叶鞘黄化,并出现赤裼色斑点,叶片自下而上呈赤褐色枯死。根系黑色或深褐色,新根极少。中毒型赤枯病多发生在土质粘重或碱性大、通透性差的“烂泥地”,长期积水的“深灌田”,有机质未充分分解腐熟的草茷地,或者根茬聚集多的地段。在高温干旱的天气,中午常见田里水中冒气泡,泥土有腐臭味。

防治方法:(1)对常发病的地块,要因地制宜改良土壤,加深耕作层,增施腐熟的有机肥料,以沙压碱,改善土壤结构,提高通气性。(2)搞好田间排灌工程建设,实行浅水勤灌,适时晒田,促进水稻根系生长,提高吸肥能力。(3)合理施肥,平衡营养,做到缺啥补啥。一是结合施用返青肥,按常规用肥量加以补充。二是叶面喷施微肥。缺锌的地块,喷施0.2%—0.3%硫酸锌水溶液;缺磷的地块可喷施0.3%磷酸二氢钾水溶液;缺钾的地块,可喷施0.5%—1%硫酸钾水溶液或0.3%磷酸二氢钾水溶液。一般每亩喷施40—50公斤。为培根促壮,在肥液中可加适量芸苔素内酯和叶面肥。(4)排水晒田。在发病初期排水晒田2—3天,然后再灌水正常管理。对于中毒型赤枯病,复水后可喷施叶面肥加碧护每亩2—3克,加快病苗康复。 (作者单位:白城市老科协)

 
3上一篇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