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让爱心之花永远绽放
在“绿色家园”中健康成长
不同的年代相同的“六一”
镇赉五监狱“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开展
致全市初中毕业生的一封信
“二手烟”为何“难抗拒”?
根治校园欺凌需法治教育“两翼齐飞”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6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同的年代相同的“六一”

●本报记者 张风 实习生 刘海美
 

在每一年里各种各样的节日中,最快乐的总是那些无忧无虑的孩子,而对于孩子们来说,“六一”儿童节作为专门属于他们的节日,就显得更加重要。在今年的“六一”儿童节前夕,记者通过对一些孩子及其家长的采访,发现不同年代的孩子对“六一”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但是他们在不同年代中度过的“六一”却都有着相同的快乐。

“六一”带孩子出游

5月24日,市民王女士正在家里准备着自驾游所需的各种物品,她决定在“六一”当天开车带着11岁的儿子小浩去向海玩。小浩告诉记者,他现在最喜欢的事只有两样儿,一样是玩电脑游戏,另一样就是出去旅游了。“去年‘六一’我妈妈带我去长春的长影世纪城玩了一天,那里有可多好玩的东西了。”小浩回忆起去年“六一”时,仍然显得很兴奋。王女士表示,现在的孩子学业竞争比较激烈,压力很大,很少有娱乐活动。平时有限的玩耍时间多半还是在电脑游戏中度过的,虽然其他节日时,孩子也能放假,但家长却没有时间陪孩子玩。“我放假的时候比上班还忙,父母、亲戚、同学、朋友,需要照顾、应酬的地方实在太多了。也只有‘六一’儿童节的时候,我才能名正言顺地好好陪孩子过个节,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应有的快乐。”王女士说。

告别童年的“六一”

市民张先生的女儿今年5岁,尽管今年“六一”是星期三,与各种休假时间都四六不靠,但他还是打算请个假,然后带着女儿去大连玩两天。谈起“六一”儿童节的话题,市民张先生回忆起了自己的童年:“25年前,我作为孩子度过了最后一个‘六一’,当时正在读小学6年级,3个月之后就要上初中了。”最后的一个“六一”,让张先生记忆犹新。

1991年6月1日,张先生与全班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去了白城市劳动公园,大家各自用饭盒带着家长为他们准备的“丰盛”午餐。“现在回想起来,大伙儿带的也不过就是一些火腿肠、咸鸭蛋、油炸小鱼之类的。我妈给我带了一只烧鸡腿,当时不少同学都看得直咽口水呢。”张先生在回忆这一段时,神色中竟有一丝如同孩子般的得意。那一天的结束,标志着张先生正式告别了自己童年,之后等待他的是10年的寒窗苦读,之后是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结婚生子。如今每每回味起那个“六一”,那份快乐依然萦绕在他的心里。

果汁、碳酸饮料与白糖水

在白城市区内一家超市中,市民周先生正在为7岁的女儿采购各种食品和饮料。记者发现他选购的饮料几乎全部都是比较高档的果汁类饮品。周先生说,为了孩子的健康,他现在给孩子买饮料时从不会买碳酸类的,但是周先生也向记者表示,其实他本人对碳酸饮料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1985年,周先生还是一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那时他所喝到过的最好的饮料,就是在当时价格为2角钱一瓶的一种汽水。但是由于他家住在郊区,附近根本买不到这样的汽水。只有他的母亲下班回家时偶尔会给他带回来一瓶,对他来说,那种一开瓶就冒气泡的汽水,味道是那样的清冽甘甜。然而,那年“六一”学校组织学生郊游的时候,周先生的母亲却忘记了给他买这种汽水回来。周先生回忆道:“我当时还哭了一场呢,后来我妈就给我冲了一大杯的白糖水,然后晾凉了灌进一个水壶中,并哄我说这个跟汽水是一样的。”虽然后来周先生因为这壶“汽水”中没有“汽儿”而感到了些许失望,但他仍然觉得那是他度过的最快乐的“六一”。

时间也许会冲淡很多事情,却很难冲淡人们童年的记忆,尤其不会冲淡对快乐的记忆。“六一”作为孩子们自己的节日,相信不论在什么年代,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度过,那种快乐大致都是相同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