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舍家带母 倾心帮扶
通榆县幼儿园
开展首届“大型幼儿器械操表演”活动
未成年人“卡”将填补
我市16岁以下未成年人无“卡”的空白
公交车司机拾金不昧受赞扬
图片新闻
通榆县声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洮南市团结街道办事处开展庆“六一”主题活动
走过苦难就是幸福
图片新闻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下一篇4 2016年6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舍家带母 倾心帮扶
——记吉林省气象局选派通榆县苏公坨乡农牧村第一书记杨家富
 

●徐焱 薛炳龙

走进农牧村,映入我们眼帘的是窗明几净、宽敞明亮的村部。乡亲们告诉我们,这是下派第一书记杨家富为村上争取资金扩建的新村部。

镜头一:舍家带母,驻村倾力帮扶

作为省气象局选派的农牧村第一书记,杨家富在驻村帮扶工作中充分发挥近几年省气象局的帮扶工作经验,坚持做到勤于学习,增进沟通;勤于调研,熟悉村情;勤于锻炼,积累经验。他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基础入手,借助省气象局为村委会提供5万元的专项资金,以党建活动为载体,以完善和健全管理制度为抓手,规范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村级班子议事程序规则、实行村务公开等,加强班子凝聚力、增强村民的向心力,改变了农牧村党组织软弱涣散的局面。杨家富在任村第一书记后,克服家中上小学的儿子需要接送、体弱年迈的80多岁老母需要陪伴照顾、自身痛风疾病困扰等困难,坚持租房驻村帮扶。为了方便照顾老母亲,在2015年秋收时节,他把母亲接来住在农牧村东太屯所租的民房里,自己取暖做饭。在2015年11月中旬村部改造中,他坚持高标准,严把工程质量关,连续多日奔波在寒冷湿滑的工地,引起痛风病发作不能行走,但他仍坚持在村部改造的第一线。省气象局得知情况后,派车将杨家富与其母亲一起接回长春休养了半个多月,痛风病刚有所好转,他又出现在了农牧村。为实现农牧村精准脱贫,他和班子成员逐户筛查,建立了精准的《农牧村贫困户、特困户情况台账》,为该村脱贫攻坚打下了坚实基础。2015年春节前,杨家富联系县气象局领导和村干部一同走访慰问了贫困户,为他们送去了春节所需的生活用品,也送去了气象部门的温暖和祝福。

镜头二:谋划项目,助力“四村”建设

任职以来,杨家富为农牧村积极谋划项目,争取协调资金100余万元投入“四村”建设。

打造科技示范村。2014年,杨家富联系省农科院为农牧村争取到《覆盖条件下玉米抗旱减灾配套技术示范项目》,随后协调省气象局筹措到专项帮扶资金20万元。通过与省发改委领导沟通协调,2015年又从省里为农牧村争取专项帮扶资金21万元,为农牧村打抗旱井10眼,灌溉耕地面积达100公顷,全部实现了膜下滴灌,受益农户32户,年增收达30多万元。杨家富还利用农闲季节组织带领村干部及种植养殖合作社人员,学习考察了山东省农科院的《盐碱地日光温室种植增产项目》及肉驴等养殖项目。学习考察了公主岭市刘房子村的农业合作社及土地流转工作经验和长岭县十七号村的杂粮杂豆增产增收及新农村建设工作经验,积极寻求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种植养殖项目,开阔了村民视野。

打造“光伏”提水村。为了破解有井无电提水灌溉难的瓶颈,杨家富听取乡党委的建议,从省气象局筹措了21.5万元专项帮扶资金,2015年为村集体购买了6台移动式太阳能光伏发电抗旱灌溉设备,当年干旱时设备发挥了重要作用,全村通过“光伏”提水灌溉面积达500多公顷,通过对比,每公顷农作物平均增产20%以上,确保了干旱年景实现农民增产增收。村民使用6台光伏发电设备,村集体按照灌溉面积收取一定数额的租金,实现了集体和村民双赢的目标,为今后抗旱减灾增加农民收入和壮大村集体收入探索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新路子。目前,农牧村拥有7台移动式太阳能光伏发电抗旱灌溉设备,设备数量在全县是最多的,把农牧村打造成“光伏”提水村,实现农民增收的设想初步实现。

打造“气象”服务村。在省气象局的协调下,通榆县委、县政府和县气象局投资46万元,在农牧村建设了标准化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站、六要素自动气象观测站、气象信息发布滚动大屏幕和气象为农服务站,在及时为农牧村全体村民精准提供春耕前土壤墒情技术服务和气象信息服务的同时,也为农牧村周边村屯的防灾减灾和农耕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和支撑。2015年3月23日世界气象日,省气象局和县气象局的农业气象专家在农牧村开展了“气象日防灾减灾宣传,气象科普走进农牧村”活动,农牧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气象村”。

打造基层党建先进村。“把脉问诊,对症下药”。为使“软弱涣散”农牧村由后进变先进,打赢“翻身仗”,杨家富作为省气象局选派的第一书记,针对农牧村党组织存在的班子配备不齐、书记长期缺职、班子成员工作不在状态、组织制度形同虚设等“软”和“散”的问题,认真“把脉问诊”,形成了详实的调研报告报给了乡党委,乡党委又对农牧村班子进行了考核,在此基础上调整了村班子,任命原党支部副书记为村党组织书记,增设了副书记,配齐了三委班子成员,制定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通过这些措施,该村班子的战斗力由“软”变强,凝聚力由“散”变聚,各项工作年终考核都取得了好成绩。“借鸡生蛋,软中求硬”,在全县2015年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中,苏公坨乡列入改造计划的村没有农牧村,杨家富积极奔走协调,率先改造,带领农牧村班子成员考察了洮南市煤窑村的村部便民服务大厅及基层组织建设,借助通榆县气象局标准化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站建设项目,筹措资金80多万元,对农牧村村部进行了扩建改造。村部办公用房面积由180平方米增加到360平方米。村部占地面积由1000平方米增加到3000平方米。村级便民服务大厅面积达到90平方米。硬件设施的完善,村部服务老百姓的功能提升了,村党组织一改以往“衙门”作风,服务老百姓的意识有了、能力来了,群众办大小事基本不出村,村部真正成了“百姓之家”。

杨家富作为众多选派第一书记中的一员,组织开展的各项工作均走在了前列。农牧村村民对村班子有了新的认识,对生活有了更高的向往,紧跟村班子的步伐奔向小康。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