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薄秀芳
很多人定义幸福与财富密不可分,但在洮南市蛟流河乡山河村有这样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在几十年的婚姻时光中,用勤劳、坚强、责任,唱出了清贫、艰苦人生中的幸福之歌。
5月27日,正午的阳光甚是灼人,在下派驻山河村第一书记洮南市产品质量计量检测所党办主任郭淼的引领下,记者走进了吴恩浦的家中,他的老伴儿宣玉清正忙着在外屋烧火做菜。
环视屋内,虽然家具简陋但却窗明几净。“快进屋里坐,郭书记您这么忙还惦记着俺们,真是太谢谢您了。”宣玉清热情地把大家让进了里屋坐下。“自从下派第一书记入村后,俺家又多了个亲人啊!多年来,多亏村干部和乡邻的照顾,我们的日子才不至于过得更苦。”宣玉清满怀感激的说。随后,她拨通了老儿子电话,让他通知在地里帮忙的吴恩浦回家来。
短短的接触中,真诚的笑容始终挂在59岁的宣玉清脸上,令这张印有岁月痕迹的脸庞显得格外亲切。
34年前,结婚4年与宣玉清育有一子的吴恩浦在轧草过程中,不幸被轧草机所伤,失去右胳膊肘下的手臂。当时,大儿子才3岁。生活的重担一下就落在了25岁的宣玉清肩上。她每天起早贪黑下地劳作,实在累得干不动的时候,她会找个没人的地方悄悄的哭上一场,擦干眼泪后,继续忙着家里外头、炕上地下的各种活计,一家的生活在她的努力下正常的运转着。
二三年后,刚强的丈夫在那半截残胳膊的辅助下坚持劳动。那时,耕地还是用驴拉犁的方式。丈夫左手扶犁,用嘴拽牵驴的绳,宣玉清跟在犁后往垄沟里撒种子。一次,行驶中的驴猛然一甩头,吴恩浦几颗前门牙一下就被拽掉了……但别无他法,吴恩浦依旧用嘴拽绳牵驴干活……几年的光景,吴恩浦满口牙就掉得没几颗了。说到这里,宣玉清哽咽了……即使如此,他们仍努力在困境中拼博。
大儿子8岁那年,宣玉清生下了老儿子。父母的勤劳影响着大儿子,他小小年纪就知道帮父母下地干活。宣玉清介绍,大儿子12岁那年夏季,娘俩儿一起去地里背着药壶给庄稼喷药。由于干活心切,娘俩儿没注意何时刮起了风。等下午干完活儿回家,娘俩儿都出现了严重的头晕症状。第二天被拉到村卫生所就诊才知道是农药中毒。打了几个吊瓶症状稍有缓解,宣玉清就又下地干活了。如她所说:“我要是躺下,这个家就完了。我常提醒儿子和丈夫,要相信日子一天会比一天好的。”
正说着,身材削瘦的吴恩浦急匆匆的走进屋。宣玉清急忙给搬了个凳子让其坐下,心疼地说:“看你急的,我不是说让你慢点吗?”吴恩浦笑着说:“为咱家脱贫和帮我联系安装义肢的事儿,人家这一趟趟往这跑,我还不得快些返回来。”
夫妻俩都有颗感恩的心,这也许就是令他们生活有温暖的原因。这个清贫之家的两个儿子到婚娶年龄之时,都找到了可心的另一半。村民李友告诉记者,老吴家这两儿媳妇都不错,会过日子,还孝顺公婆。
宣玉清自豪地告诉记者,在当地农村娶媳妇是要花不少钱的,但自家却截然相反。大儿子结婚,全算上也就花了几千元钱。老儿子结婚时,家里给儿媳妇的几千元钱,儿媳婚后又都拿出来种地了。而且,成家后,两个儿媳都特别敬重自己。如今,老两口虽然生活依旧清贫且还借住在别人家的房子里,但看到如今孩子们平安,在政府的帮扶下日子越过越有希望,觉得以前的苦都没白吃,值得了。
走出吴恩浦和宣玉清的家,郭淼告诉记者,这家人是村里的二类贫困户,他们那种不屈于生活苦难的奋斗精神和乐观真是令人敬佩。身为该村的下派第一书记,他特别希望倾自己全力帮助他们脱贫。
宣玉清这位普通的家庭妇女,用数年如一日的劳作,让这个贫困的家充满了温暖,为很多人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