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耀声 姚凤君
玉米大小斑病是玉米普遍发生的常见病,以侵害叶片为主,亦可危害叶鞘和苞叶,大斑病病斑大,一般长5—10厘米,宽1.2—1.5厘米,梭形,青褐色至黄褐色,边缘暗褐色,潮湿时上面产生黑色霉层,严重时叶片枯死,引起“翻秆”。小斑病病小,一般长1.5厘米,宽0.3—0.4厘米,椭圆形,水渍状,后变成黄褐色或红褐色,边缘色较深,有时可见到2—3个同心轮纹,潮湿时上面产生灰黑色霉层。玉米大、小斑病与品种抗病性关系极其密切。大斑病感病品种,病斑大而多,严重时几个病斑相互连接,使叶片枯死。而抗病品种病斑少而小,仅限于少数叶片上发生。叶斑周围有褪绿晕环,即抑制圈,能抑制病斑发展,病斑不连片,叶片仍保持绿色,对光合作用影响不大,对产量影响很小。小斑病的感病品种与抗病品种发病程度的差异也如此明显。玉米大、小斑病发生在温度偏低,湿度较高的年份,尤以六七月降雨量影响最大。我市六七月份的降雨量都超过80毫米,雨日较多,加之八月份降雨适量适中,则为重病年;若两个月降雨量和雨日都少,尤其是7月份降水量低于40毫米发病轻。连年种玉米的重茬地,后期脱肥,营养不良的地块发病重。
防治方法:⑴选择抗病品种:在买种子时,要看要听品种介绍,要买经过审定推广的、经过多雨年份验证确实抗病的品种。⑵减少菌源:大、小斑病发生严重的地块,可轮种其他作物,避免连作;及时深翻,压埋病残体;春季及早处理玉米秸秆,减少病原菌。⑶改进栽培技术:有条件的地块,可实行玉米和矮棵作物间种;清种玉米的,可采用宽窄行种植;种植密度要合理,过密、通风不良会加重病情。合理施肥,底肥不足的地块在拔节期追施化肥或喷施叶面肥,防止后期脱肥。⑷药剂防治:在低温多雨年份,于玉米抽蓼前后,病情扩展前开始喷药。可供选择的药剂有:50%多菌灵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润性粉齐500倍液,40%克瘟散乳油500—800倍液,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世高)水分散粒剂3000—5000倍液。 (作者单位:白城市老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