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薄秀芳
“虽然我是土生土长的洮南人,但若不是这次下派当驻村第一书记,做梦也不会想到蛟流河乡山河村有42户村民能令我如此牵挂。”5月末的一天上午,车子行驶在不平的村路上很是颠簸,郭淼左挪右拐的尽量绕过较大的路坑。
身为80后的郭淼,现任洮南市产品质量计量检测所党办主任,5月初作为下派干部到山河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当逐户核实了解完该村8户一类特殊户、34户二类低保户后,我的嘴角就起了两个水灵灵的泡,真上火了。”说话间,车子停在一户农家院门外。郭淼边往院里走边说:“走吧,大姐,院里有条小狗不咬人,别害怕。”果不其然,院里的一条小狗,站在屋门前摇头摆尾的示好。
“郭书记,恩浦装义肢的事儿可让您费心了,我们真不知怎么感谢您!”女主人宣玉清笑着迎出来。“大叔又下地了?我就是来告诉一声,义肢的事你们别着急,残联那边我今早又联系了,让稍等等。”宣玉清告诉记者,郭书记别看年纪不大,但为人真诚,做事细心。驻村的第一天来家看到丈夫的情况后,就主动答应帮助联系安装义肢,这让失去右胳膊数十年的丈夫乐得不知说什么好。
从吴家出来,在去87岁五保户闫国材家的路上,郭淼告诉记者,62岁的吴恩浦是村里因残致贫的二类低保户,34年前,他的右胳膊被轧草机轧断,因家庭经济条件困难,当年放弃了安装义肢。几十年来,他的干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不幸的是,他又患上了哮喘病。现在,老两口没房子借住在亲属家的老房中,生活很困难。第一次来吴家时,身材削瘦的吴恩浦正用那半截残胳膊夹着扫把扫院子,残肢与扫把接触处被划出好几条血痕,吴恩浦就跟没感觉似的,看了让人心里特别难过。所以,当恩浦提出安个义肢的愿望时,郭淼当场就答应了下来。回去后,郭淼就开始着手联系此事,如今已跑得有些眉目了。“我都想好了,如果真能办下来,个人出资的那部分我负责给他拿,我妻子也同意这么办。”
“郭书记,到我屋里坐会吧!”在房前晒太阳的村民闫国材一眼就认出了郭淼。记者夸老人的眼力好,老人却说,郭书记整天在村里忙乎着帮大家脱贫的事儿,他这双老眼早就把郭书记的模样印在心里了。
郭淼告诉记者,闫国材老人的泥草房改造有个难题。闫国材与81岁的老伴没有子女。两位老人不愿去敬老院,一直自己居住。前几年,由于两位老人无法自己生活,闫国材的叔伯侄儿闫志敏夫妇将二老接到了自家中。一铺大炕中间砌道墙,两边各住一家人。这样老人们晚间起夜,闫志敏夫妇也方便照顾。但按政府对五保户泥草房改造政策,闫国材享受的政策,闫志敏夫妇就没地方住了。从实际情况看,闫国材夫妇确实离不开侄儿侄媳的照顾……当天,没在家的闫国材是送闫国材老伴去医院看病了。
据郭淼介绍,入驻到山河村的第一天,按手中的山河村精准扶贫名单,他逐家进行入户走访,了解详细情况。这些贫困户因病、因残致贫占多数,该村的脱贫难度较大。不过,工作一段时间后,随着对村里情况的了解,郭淼完成脱贫任务的信心越来越大了。令他最生敬佩的是该村的闫书记。闫书记有个患严重哮喘病的女儿,离婚后带着读书的孩子在村里生活很困难,按说闫书记给女儿办个低保也很正常,但闫书记却说:“身为一村书记、共产党员就得以身作责,自家的困难尽量自己解决,不能让百姓戳脊梁骨给党抹黑。”
车子在村路上不停的驶向郭淼要走访的下个农户家,他要了解村民,联系“吉农牧贷”资金发展畜牧养殖脱贫项目的事宜……郭淼说:“来时单位领导的一句‘不需百姓为我们做什么,只需我们为百姓做到什么’的话,牢牢刻在了我的心中,所以,每天的工作都围绕着这个中心,需要办的事儿真是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