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刘艳新)近年来,通榆县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县域突破和促进公平、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以改善条件为重点,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以提高质量为根本,举全县之力推进各类教育百花齐放,取得了累累硕果。
快速发展学前教育。通榆县实施了第一、二期“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全县新建和改建城乡幼儿园16所。特别是以全省首批示范园的县实验幼儿园为龙头,相继创办了面向弱势群体的现代化铁西分园和面向0—3岁儿童教育的亲子分园,县域集团化办园的发展格局已经形成。在农村,全省第一个农村标准化乡镇幼儿园——兴隆山镇幼儿园承办了全市农村幼儿园建设现场会。占地8000余平方米、设有12个标准化教学班的开通镇开发区幼儿园是通榆县尝试公建民营方式建设的第一所高标准的幼儿园,目前在园幼儿超过200人,成为国家级幼儿园园长培训基地,吉林省县级园仅此一家。目前,除新发、四井子外,其余乡镇均已建设寄宿制标准化国办幼儿园,通榆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3%。
均衡发展义务教育。通榆县所有学校都取缔了重点班和实验班,所有学生都实行平行分班,特别是七年级分班由教育局公开统一进行电脑派位,确保每一名学生接受平等教育。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农村学生返乡就读人数逐年增加。今年,通榆县还将接受吉林省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评估验收。目前,通榆县顺利通过市级初检。
多样发展高中教育。通榆县高中坚持多元办学、多样培养,注重内涵发展,其中第一中学为省级示范性高中,实验中学为特色办学的完全中学,蒙古族学校为少数民族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第一中学立足于为上级学校输送优秀新生,成为全省首批39所示范性高中之一。实验高中着力发展体育、艺术特长,尝试普职融合等办学模式改革,其多样化办学模式在全国进行了经验交流。蒙古族学校注重打造民族特色。三所高中优势互补,整体推进,带动高中教育质量稳步提高。2015年高考,一中有2名学生考入清华大学,1名学生考入北京大学。全市文科、理科状元均出自通榆县,且文科前3名均是通榆考生。
稳步发展职业教育。通榆县职业教育先后经过5次较大的整合,现更名为职业技术学校,是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现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开设种养殖等6个专业,有实习基地13个,实习实验室18个。教学质量逐年提高,中职毕业生升学率100%,就业率达98%。常年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年培训各类人员3000人以上。
务实发展特殊教育、民族教育、民办教育。2009年,县政府争取国家资金380万元,筹建了通榆县培智学校。目前已招收义务教育阶段智力残疾少年儿童109人,招收学前残疾幼儿18人。培智学校办学声望享誉省内外,被省教育厅评为特殊教育先进单位,罗丽秋老师被评为全国最美乡村女教师。特别是在近两年韩国平昌举办的东亚区冬季特奥会上,培智学校学生代表中国取得了5金5银2铜和一个第4名的好成绩。蒙古族学校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现正在进行移址新建,预计投入资金3500万元,新建建筑面积16468平方米。通榆县育才学校是全市各县中唯一的一所民办学校,现在校生已达到1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