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新闻
下一版4
 
洮南:集众智聚群力 精准脱贫在路上
我市开展丰富多彩纪念活动庆祝建党95周年
中华神州产业两岸交流协会到我市考察
扶贫资金经不起“沉睡”
图片新闻
近期我市气温特高降水特少
“长白山讲坛·青年讲坛”走进白城
市医保局推出“1+3”医保管理模式
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全力维护老城改造期间道路交通秩序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下一篇4 2016年7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洮南:集众智聚群力 精准脱贫在路上

●李大勇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洮南市坚持脱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保护并重,建立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确定了产业扶持、项目扶持、政策扶持和改善人居环境的“三扶一改”脱贫思路,集众智、聚群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建档立卡 精准识别 脱贫攻坚不落一人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市、乡、村三级党委强化政治担当,注重协同协作,形成攻坚合力,确保脱贫攻坚不落一人。通过“千人下乡”四轮逐户摸排,采取“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评议”五步法,经乡村两级公示,全市最终认定了贫困村65个,贫困户20221户,贫困人口37209人,精准识别了一、二、三类贫困人口。并对全市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材料进行了梳理,对221个行政村档案材料作了统一要求,达到了村村有揭示板,户户有一卡一册(帮扶联系卡和扶贫手册),一户一档,精准识别工作圆满完成。洮南市脱贫攻坚采取三步走策略,即2016年脱贫26个贫困村,1.8万人;2017年脱贫22个村,1.2万人;2018年脱贫17个村,7209人,帮助贫困人口实现梯次脱贫、致富、奔小康。

精准施策 产业扶持 脱贫攻坚到户到人

按照“规划到村、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工作思路,洮南市真正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儿、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在省、市相关领导和部门包保的同时,由全市25名市级领导包保18个乡镇,立足各乡(镇)产业发展基础和脱贫项目,制定精准扶贫规划,全力推动脱贫工作开展。同时,为全市221个行政村派驻第一书记,明确658名机关干部包保自然屯,成立驻村工作队,主要负责与贫困户对接,确定脱贫措施,协调项目落地,抓好推进落实。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头戏,是发展的根基、脱贫的依托。洮南市全面明晰产业类、设施类、政策类帮扶措施,找准每个贫困人口的定点坐标,立足现有产业基础,着眼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把产业带动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针对贫困户有无劳动能力,倾力打造自主经营、完善生产设施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入股分红、企业无偿资助“五模式”。围绕补齐贫困村基础设施短板,促进农民增收,全市将各行业项目进行了优化整合,集中投向贫困村,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现如今,这些典型模式、成功案例正在进行全市推广,各类扶贫产业、项目正以蓬勃之势覆盖贫困人口。

在雏鹰生猪养殖扶贫小区,雏鹰集团提出“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风险由公司承担,合作社化管理,并与贫困户签订保底合同,彻底消除了贫困户入驻养殖的后顾之忧。目前,已有48户、96人入驻;在黑水镇旭日村恒利农奶站,奶站利用政府扶持资金和贷款资金共计300万元,购买奶牛247头,产生的利润可扶持全镇一类贫困户137户、247人,每人每年可分红2000元;坐落在万宝镇公路一侧的新丰村54栋产业暖棚,棚内种植的芹菜、元葱等蔬菜长势正盛,即将迎来第一个收获季。54栋暖棚全部由政府投资建设,以对外发包的形式运行,每栋年租金1万元。当年租金可扶持全镇一类贫困户228户、365人,每人每年可分红1479元。

产业脱贫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生态和脱贫效益。在有效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的同时,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从而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确保全市贫困人口与全国人民一道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